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追求典型化创造 攀登文艺创作高峰(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赖大仁 参加讨论

    三是如何加强审美理想的烛照。过去的典型人物理论,着重强调个性与共性统一,而对表现审美理想方面则重视不够。笔者以为,文艺创作的典型化,并不仅限于按照生活真实进行综合创造,以及通过个性表现共性,更重要的还在于,要用深刻的思想洞察现实,用高于现实的审美理想烛照现实,才能创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文艺作品创造的典型人物,无论正面人物、反面人物还是多面性的复杂人物,都不只在于刻画其鲜明独特的性格,更需要穿透人物的精神灵魂,在艺术审美理想的烛照下,把人物真假善恶美丑的本来面目及其复杂性深刻揭示出来,这样才真正具有典型意义。如在《平凡的世界》中,自尊好强不屈服于命运的农家子弟孙少平,脚踏实地又满怀理想的孙少安,敢爱敢恨正义凛然的田晓霞,用情专注善解人意的田润叶,心系乡土不计得失的田福军,懒惰自私圆滑世故的孙玉亭,精于官场潜规则的冯世宽等;在《人民的名义》中,满怀理想嫉恶如仇的侯亮平,敢想敢为作风强悍的李达康,一身正气敢于担当的易学习,心系民众不计得失的陈岩石,儒雅伪善的正人君子高育良,出身寒微以屈求伸野心勃勃的祁同伟等,这些人物形象,不仅性格鲜明独特让人印象深刻,而且的确抵达了人物的灵魂深处,揭示了人物精神信念的坚定或幻灭,应当说是融入了作者审美理想的典型化创造。有人说作品中一些具有英雄气质或理想化色彩的人物形象不真实,看来这是混淆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的典型化创造之间的关系。艺术形象不能仅仅用真实性来衡量,艺术的典型化创造本身,就是要求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提炼生活,用审美理想之光烛照现实,典型人物具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质或理想化色彩,应当是典型化创造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说,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生活命运和情感,表达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其精神实质,就包含着要求艺术真实性与审美理想有机统一。尤其是那些反映重大社会变革时期人民生活的文艺作品,所创造出来的典型人物,必定寄托着这一时代人民的审美理想。例如,柳青《创业史》中的梁生宝,新时期初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光朴,《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孙少安、田晓霞、田福军等,都是一些闪耀着理想光辉的人物形象,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改革开拓精神和人们的理想愿望,得到了文学界和社会的普遍赞誉。这不只是艺术真实性的力量,更是艺术典型化和理想化的力量。在中外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文学经典中,这类例子并不少见,正可以成为当今文艺典型化创造的有益借鉴。
    当然,文艺创作的典型化,并不仅限于人物塑造的典型化,也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典型化,其基本原则也都彼此相通。例如,刘震云的小说及其改编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就主要是情节事件的典型化。一个小小的夫妻离婚家庭矛盾的纠纷,由于各级管理部门的责任缺失,以及相关责任人员的种种私心杂念,对群众的民生问题和利益诉求冷漠麻木,行政不作为或不会作为,使本来很小的矛盾纠纷未能得到及时调节化解,乃至滚雪球般地酿成了法律事件、上访事件、政治事件,从小乡村小家庭闹到了北京的政治中心,一批官员因此而被追责。在这部作品中,未必哪个人物特别典型,而是通过这个比较特殊的生活事件,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某些潜在的具有本质意义的东西,能够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因而具有突出的典型意义。类似的作品,如陆文夫的小说《围墙》、梁晓声的小说《讹诈》等,都具有这样一种典型意义及文学品质。
    总之,如果一部现实主义文艺作品,不能创造出让人印象深刻的典型人物,或者所反映的生活事件不能获得深刻的典型意义,就很难达到应有的艺术高度。当代文艺创作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所指引的方向,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提炼生活,不断追求典型化创造,努力攀登文艺创作高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