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胡中行:新词俚语入诗词须有“度”(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报 胡中行 参加讨论

    古人写诗,十分注重所用词语的出处,几乎是“无一字无来历”。试以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中的一首诗为例,对杜甫诗歌中的词语作一番例举性的探源。
    题张氏隐居二首之一
    春山无伴独相求,
    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余寒历冰雪,
    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
    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
    对君疑是泛虚舟。
    第一句,春山,庾信诗:春山百鸟啼;无伴,刘琨诗:独生无伴;相求,《周易》:同气相求。
    第二句,伐木丁丁,《诗经》: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山更幽,南朝王籍诗:鸟鸣山更幽。
    第三句,涧道,王台卿诗:飞梁通涧道;余寒,朱记室诗:叠夜抱余寒;冰雪,《世说》:范逵投陶侃宿,于时冰雪积日。
    第四句,石门,谢灵运诗:披云卧石门。斜日,阴铿诗:翠柳将斜日。林丘,谢惠连诗:落雪洒林丘。
    第五句,不贪,《左传》: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金银气,《史记》:败军场,破国之墟,下有积钱,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
    第六句,远害,《晏子春秋》:可谓能远害矣;麋鹿游,《史记》:麋鹿游于朝。
    第七句,乘兴,《世说》:王徽之曰:我本乘兴而行;杳然,《庄子》:杳然难言之矣;迷出处,沈佺期诗:此中迷出处。
    第八句,对君,庾信诗:对君俗人眼;虚舟,《庄子》: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褊心之人不怒。虚舟,谓空无所系。
    古人如此讲究,今人又如何呢?我认为,今人写古典诗词,如果完全不用语典,通篇的大白话,即使协韵合律,也是出不了古典诗词的韵味的。要知道,诗词的韵味比格律更为重要,而韵味主要又是通过词语体现出来的。词语的雅俗、文野、高下,直接决定着作品的韵味。所以,我还是不主张在古典诗词的创作中大量使用过于现代、过于白话的词语。
    或许有朋友会说,古人写诗,在引经据典的同时,不也间或会用一些当时的新词语吗?事实的确如此,从诗经到乐府,从唐诗到宋词,新词语在诗歌中的出现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有一点必须明白,那些变化都是发生在当时的文言框架之内,“无伤大雅”的;今人写诗,情况就不同了,如果不加选择地大量使用白话新词,就会与原来的格律诗的语言系统发生矛盾,形成“文白杂糅”,从而破坏诗歌的总体协调性和原有的美感。
    或许有朋友会担心,用语典写诗,会不会影响当代诗词的创造性,从而使其失去生命力。我认为这种担心并无必要,因为继承与发展从来就是不矛盾的,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正是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而毛泽东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则一字不差地来自于李贺。这些青出于蓝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
    当然,今人写古典诗词,绝不能离开现实生活一味地求古,须知假古董是不值钱的。问题还是在于协调性这个“度”。麻烦的是,这个“度”的把握是因人而异,无法统一的。各人只能讲各人的理解,而绝不能越俎代庖。所以我在这里也只能讲讲我自己理解和把握的“度”。我认为,现代词语局部有序地融入古典诗词的创作,是有利于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的。但应该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体裁上也要有个区别对待。比如五律尚高古,七律尚厚重,我在创作时便比较注重用语典,较少掺入现代词语。例:
    谒东坡墓
    青史印痕深,文归天下心。
    松云围一子,寺塔对三琛。
    寻梦孤坟哭,凌风赤壁吟。
    焚香埒诸葛,两地柏森森。
    而绝句尤其是七绝则比较崇尚轻灵流动,这就成了我尝试新词语和旧诗境之间的协调性的“试验田”。去年和今年的春节写的几首七绝,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探索的结果。
    年味
    行人低首色匆匆,
    爆竹无声道路空。
    莫谓而今年味少,
    无穷年味手机中。
    财神
    财神昨夜到家来,
    瓜果烟糖满烛台。
    吓得财神转身走,
    财神也怕“喝咖啡”。
    丁酉春节
    祈福声声声不停,
    唯将鞭炮换弦铃。
    一条微信千人转,
    未见真情见爆屏。
    如前所说,我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只是我自己的一得之见,并不成熟,随时准备修正和改变的。期盼肖兄及同道们的指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