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建设新的“诗歌时代”(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何言宏 参加讨论

    诗歌创作队伍进一步壮大
    这五年来,我们的诗歌队伍进一步壮大。一方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即已活跃于诗坛的很多诗人如北岛、多多、严力、王小妮、叶延滨、林莽、周伦佑、于坚、王家新、西川、欧阳江河、翟永明、海男、柏桦、宋琳、黄灿然、孙文波、杨克、臧棣、陈东东等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创作和发表了值得重视的很多作品;另一方面,创作成就主要取得于21世纪以后的很多60年代出生的诗人在这五年中已走向成熟,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和独特的诗歌美学而成为诗歌界的中坚力量,奠定了他们的诗歌史地位。实际上,经过21世纪以来近20年的诗歌实践和时间的检验,这一代诗人已经涌现出他们的代表性诗人,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和具有一定经典性的队伍结构。这五年来,诗歌队伍进一步壮大的另一个标志,便是“80后”、“90后”诗人的大批涌现和被诗歌界的重视,像《诗刊》《星星》《扬子江诗刊》等很多刊物都纷纷以专栏、专题研讨等方式来发现和重点推介“80后”、“90后”诗人,不少“90后”诗人已崭露头角,“80后”诗人中,也出现了像郑小琼、胡桑、江离、肖水、茱萸和戴维娜等较为突出的代表性诗人。
    从诗歌队伍的角度来说,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就是这几年来诗人群体意识的加强。随着21世纪以来地方性诗歌的形成潮流,建立在地方认同基础上的地方性诗歌群体便应运而生,这之中的“昆仑诗群”和“江南诗群”因为它们在地理、文化、精神与诗学方面相当鲜明的独特性,也因为其中的诗人们整体上的诗歌成就,而显得尤为突出。在此之外,由于种种原因一度离开诗坛而在21世纪重新进行诗歌创作、重返诗坛的诗人们所组成的“新归来者诗群”,以及由已经建构或正在建构中的“北师大诗群”、“复旦诗群”及“南大诗群”等所组成的“学院诗群”,这五年来也尤其活跃。
    个体诗学的充分自觉和多向度的诗歌探索是这五年来极具诗歌史意义的现象,很多诗人通过自己的诗歌写作分别在诗歌主题、题材、诗体、语言、修辞,以及对于传统资源与域外资源、对于个体自我、生命、自然、人类和现实、历史、日常等诸多方面积极探索,自觉建构各自都具有核心意义的个体诗学,其中像吉狄马加的为了一种伟大而完整的、具有突出的人类意识的“完整性诗学”、李少君的“自然诗学”、柏桦的“逸乐美学”、沈苇的“混血的诗学”、王学芯的“光的诗学”以及泉子的以王阳明的心学为精神资源的“心的诗学”等等,都是非常可贵的诗学建构。再比如在诗体方面,这几年来,诗人们的长诗意识越来越突出,周伦佑、欧阳江河、西川、翟永明、吉狄马加、雷平阳、梁平、小海、胡弦、大解、杨键、陈先发、龚学敏、默默、蒋浩、任白和沈木槿等人,都曾写有优秀的长诗;而与“长诗”相对,2015年11月,蒋一谈出版诗集《截句》,积极倡导其所命名的“截句”诗体,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已经出版了一系列的“截句诗丛”,获得了很多诗人的认可和响应;“散文诗”这一独特的诗体类型通过这几年来周庆荣和箫风等诗人的倡导与推动,不仅比以往更加繁荣,也越来越获得整个诗歌界和诗歌研究者和诗歌批评家们的重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