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中国文学外译书写历史新篇(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何明星 参加讨论

    从2005年开始的外译资助计划和工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改变了过去的做法,译者面向海内外的广大机构与个人,只要有意愿并且能够翻译中国文学,都可以申请翻译经费资助。这就使参与中国文学外译的出版机构、译者更加多元化、社会化。以俄罗斯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为例,根据圣彼得堡大学东方语系教授罗流沙的数据,2002年至2009年仅有18种中国文学翻译图书出版,而2010至2016年的7年间达到55种,这55种作品几乎全部来自中国政府的外译资助。其中包含曹文轩(10种)、毕飞宇(8种)、莫言(5种)、余华(5种)、刘震云(4种)等95个作家167部新译作。55名译者大部分是俄罗斯人士。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反映新中国社会变迁的文学作品得到了有组织的译介,在前苏联出版。21世纪中国政府的对外翻译资助,正在薪火相传,续写翻译交流史。
    二是中国文学外译语种分布侧重“一带一路”国家。众所周知,在由西方资本主导的世界文化传播格局中,东西方文化传播失衡的格局还没有彻底改变。特别是“一带一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局限,基本没有能力主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所接受的中华文化差不多都是经过西方话语体系过滤过的。中国政府资助的文学外译工程、计划,更多地侧重“一带一路”国家的非通用语种,这对于向世界不同国家的读者通过文学这个窗口展现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代中国,消除国际文化传播的不平等就显得十分重要。依据几个重要资助工程的语种统计,申报资助语种就有越南语、波斯语等30多种,绝大部分都已经获得翻译资助。
    三是中国文学外译资助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资助形式更加多样化,不仅覆盖整个文学出版的相关环节,还涉及电影、电视等领域。
    中国文学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价值理念与文化风格,立足于正在欣欣向荣发展的中国当代社会现实,其文学内涵的丰富性、多侧面、立体化,注定了只有主动对外翻译传播自己,才能不被以偏概全、盲人摸象。中国文学外译,正在书写着人类跨文化传播的一个历史新篇。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