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建设新五年散文的五个“有”(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王冰 参加讨论

    历史散文创作有深度
    从这五年的散文创作来看,中国文化和文学创作传承下来的具有历史蕴涵的积淀、中国文化本来就有的内在意蕴、当下时代思潮的濡染,造就了中国这五年来历史散文独有的文化结构、颇具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与此同时,这些因素所形成的综合凝聚力,更多地进入我们的历史散文创作之中,于是,这些年来的散文作家们更能去深入地思考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更能去从容地体察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使得他们的写作视野更为宽阔,能从更丰富的层面去描摹风云的变幻、抒写作家的主体审美体验,能更冷静、更透彻地去体验历史、反映历史,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散文的推进作出自己特有的时代性的贡献。在这类作品中,祝勇的《利玛窦:历史中的牺牲者》、苍耳的《葵的反抗:只想做个人》、冯六一的《指模》、穆涛的《董仲舒说冰雹》《东汉末年的两次文化大清洗》《礼仪之邦的底线》《给力的细节》《谈何容易》《董仲舒的查史方法》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深入历史,寓意深邃,鞭辟入里。
    五年来的历史题材散文创作已经不是只专注于单纯的线性叙述,而是在实践另一种新的历史散文写作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对散文文体新功能的寻找与写作内容的挖掘,从而完成了对当下历史散文僵硬化写作的一个方面的突围,完成了作为作家对于意境与心力的一种把握,以及对传统历史叙述的开拓。如此,这些年来的散文作品就有了一种很大的开阔度,并以此支撑起了更为宏大的历史散文本应具有的构架。从事此类创作的散文家,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眺望、观察和解剖,试图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并以此来实现自己的写作梦想。
    思考中有智慧
    五年来,中国散文作家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中进行思考,既有对人的前途、命运本质的深入思考,也有更多方面、更多层次的深入探讨,体现了散文创作的集体智慧的飞升,也体现出作家个体对于世界加以解析判断的能力,为以抒写心曲、思考人生、反映社会为特色的散文文体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明显地呈现深入性、多元化的特征。其内涵和格局表现在创作中,就是散文创作所涉及的立意和主题,以及写作的思想基础和智慧起点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巨大变化带给个人的深入细致的思考,使得更多具有智慧的散文不断涌现出来,使散文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更加注重将灵气情趣与艺术感悟融会贯通,将取法自然与思考人生交织错落,这也成为了他们个体观察、自省与救赎的心灵反映和主体创造。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作品有王蒙的《文学中的诗与数》、谢宗玉的《〈死囚漫步〉:死刑之辩》《残酷风俗的价值》《人类为什么歌唱爱情》、陈希米的《让“死”活下去》等。
    我们知道,散文不是哲学,并非要对生命的终极意义做逻辑的思考,但散文既然是体现人的智慧和思想的文体,那么思想的高下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一篇散文的高下。另外,如何艺术地展示自己的思想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一篇好的散文,必须体现出作者的某种智慧。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的优势和特长之一就是能够直接抒发感情和展示智慧,所以,散文的创作对于智慧的要求是必须的。由此,我们确实能够看到这五年来散文创作的特色之一,就是这种智慧的展现,众多具有智慧的散文无疑是这五年散文创作最为重要的成绩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