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深化理论与批评,回应当代需求——《中国文学批评》创刊两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与高校以及新华文摘杂志社、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杂志社、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文学报社等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当代中国文学批评中应该关注的重大问题以及《中国文学批评》创刊两周年来的学术影响及办刊特色等展开了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中国文学批评》主编张江教授作主题讲话。他说,《中国文学批评》从创刊到现在已经走过两年历程;两年里,由于众多专家学者以及期刊界同仁、相关评价机构的支持,刊物在质量上有了明显提高,在议题设置、文章选取与版式等各方面都成熟起来,影响力逐渐加强。他希望与会学者积极撰稿,让刊物进步得更快。 《中国文学批评》副主编高建平表示,自一周年座谈会以来,编辑部在“干中学,学中干”,认真思考并采纳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希望学者们继续为刊物出谋划策。与会学者对《中国文学批评》创办两周年来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刊物从栏目设置、议题设置、编辑理念、文章选取等方面均充分体现出刊物创办伊始的两个初心:一是创作、批评、理论的三位一体,二是激活当下文学界的批评、争鸣与对话。 敢于批评 矫正当下批评风气 与会专家认为,目前国内批评界敢于真正直面问题的作品不多,能够提出中肯、有锋芒批评的批评家非常少,《中国文学批评》应在这方面起引领作用,营造学术争鸣的氛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认为,“应该把争鸣开展起来,包括理论的争鸣、作品的争鸣、某些文学倾向的争鸣,把视野放开、放宽。”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华认为,“应该用对话的方式讨论观念、艺术和风格,而不要进行压倒性的、讨伐性的批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杂志社总编辑姚申提出,在批评时,要保护不同的声音,有否定也有肯定,展现出批评的善意。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程光炜建议从三类作家入手展开批评:一是聚焦共识性高的作家;二是打捞经典作家;三是精选青年作家及其作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提出,文学应该能够“容错”;在可以接受的范围里,应该鼓励批评家对现有思想、路径、方法进行突破。新华文摘杂志社文艺评论栏目编辑陈汉萍认为,刊物应体现“辩”的主导性,把不同意见容纳进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