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网络文学貌似正成为当下文学研究的显学,但热闹之下,一些基本问题并没有被廓清。这之前,南帆先生曾撰文提出“文学批评拿什么对‘网络文学+’发声”?揭示“两种类型文学”的尖锐分歧。事实上,当下网络文学批评的从业者往往沿袭传统文学惯例,文学观念和批评范式等都没有根本性的调整和变化。这种所谓的“网络文学批评”是不是有效,能不能深入到当下网络文学的本质,值得质疑。我认为,针对网络文学的批评不能只是跑马圈地,而应该有真理论,解决真问题。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约请了欧阳友权、黄鸣奋就网络文学的内涵、边界和源流等基本问题进行讨论。希望以此为起点,切实地将“网络文学”作为当下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文学理论命题来研究。 黄鸣奋此文梳理网络文学的谱系,不是现在一般网络文学研究在通俗文学传统谱系认祖归宗,而是着眼整个人类文明的变革史。这样来看,网络文学就不仅仅是一种“补偿性和报复性”的通俗文学补课,而是真正的“新”的文学,如其所言:今天媒体成风的时代重新审视文本的文体、语言、结构等文学的构成要素,通过切磋琢磨达成新的共识。 文学的多本体性不仅由文学历史、文学媒介所决定,而且由文学主体创造、把握和实现文学价值的多重意向、可能所决定。 如果“回到本体”是指回到某种固定不变的范式,那是不可行的。如果“回到本体”是指将包括语言、形式和结构在内的形式要素当成研究重点,那么,它们在新媒体时代正在发生的变化无疑值得关注。 三种形态的文学本体 文学是人学。文学能够具备什么样的本体,主要是由人的信息处理机制决定的。若着眼于形式的话,在历史上至少存在三种彼此有别的文学本体:一是口头文学,二是书面文学,三是电子文学。若以计算机构成为参照系的话,那么,作为本体的口头文学基于人体,作为本体的书面文学引入了人体之外的对象化技术,作为本体的电子文学主要以人机综合体为信息处理装置,将计算机芯片及相关技术引入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 口头文学以歌谣为代表,结构上具有发散性,内容上强调情境性。如果我们将文学理解为语言艺术、将文学的历史追溯到人类创造性运用语言来状物达意或言情寄思的话,那么,口头文学是人类最古老、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学本体,至今仍葆有其活力,虽然其社会功能有相当部分已经被其他文学本体所取代。 书面文学结构上重视收敛性,内容上强调独创性。我们甚至可以说,口头文学没有固定结构,正如同它没有不变语境那样。不仅如此,书面文学潜在地将固定语境、固定结构当成经典化的必要前提。只有固定语境,我们才能贯彻知人论世的精神,知道作者的创作缘起、创作意图,并以之为依据阐释作品的含义;只有固定结构,我们才能知道作品的寓意、作者的技巧。 电子文学以音像为代表,主要运用可视听化的电子语,结构上重视交错性,内容上强调协作性。电子语是西方学者所发明的一个概念,用于描绘电子媒体问世以来人类所运用的交流手段,经常和口头语、书面语相对而言。在语言的意义上,可视听化是不同于鲜活生动、整饬优美的审美规范。它意味着可以在屏幕上呈现出具体画面,或者在扬声器中呈现为某种音效。这些画面和声音是由专用设备所呈现的,可能经过剪辑加工。在结构的意义上,交错性是和发散性、收敛性彼此有别的审美范畴。如果说发散性、收敛性各自代表了一组方向相反的矢量的话,那么,交错性是多组不同方向的矢量之间的交叉。在内容上,由于存在技术依赖性等原因,几乎所有的电子文学产品都无法依靠单一作者完成,协作性顺理成章地为人们所重视。 我们所说的三种文学本体之间存在如下主要过渡形态:歌谣的书面化,如由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转化的过程中所写定的史诗等;书面化的歌谣,如我国古代文人所擅长的韵文等;散文的电子化,如被广播或上了网的小说等;电子化的散文,如专门为广播而写或首发于网络的小说等;歌谣的电子化,如民歌录音录像制品等;电子化的歌谣,如录像诗、电子超文本诗歌等。 这三种本体都存在不可替代性。换言之,我们固然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将某种文学本体转化为另一种文学本体,但必然丧失前者所固有的某些特质。比如,口头文学一旦转化为书面文学,那么,它的鲜活性就不见了;书面文学一旦转化为电子文学,那么,它的收敛性就削弱了;反过来,电子文学一旦转化为书面文学,那么,它的交错性就淡化了,远程即时光速传播的可能性也消失了;书面文学一旦转化为口头文学,那么,它的整饬性、收敛性就弱化了。必须补充说明的是,正如辩证法的螺旋式上升规律所揭示的那样,电子文学可能在一定意义上再现口头文学的某些特征。在文学本体演变的过程中,存在兼容、过滤、创新等不可忽视的倾向。 以上对于口头文学本体、书面文学本体和电子文学本体的划分,是以人类传播史的演进为参照系而进行的。迄今为止,人类业已经历了分别以语言、文字、印刷术、电磁波和计算机为标志的五次信息革命。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看到,书面文学本体包含两种亚型,即书写型和印刷型。在语言上,前者和书法艺术接壤,重视个性化书写的意义;后者和版画艺术接壤,重视机械化复制的意义。在结构上,前者更多为作者的心绪所决定,体现了人脑的思路;后者更多为媒体所决定,体现了出版的要求。在内容上,书面文学更多和人际交往相关,印刷文学更多和大众议题相关。 电子文学本身可区分模拟性和数码性两大类别。前者以广播剧、电视剧等为代表,后者目前以数码文学、网络文学为代表。二者在广义上是相通的,不过,若仔细分辨的话,数码文学偏向于实验性、技术性,为西方前卫艺术家所乐言;网络文学则偏向于流行性、通俗性,为我国文化产业所标举。在语言上,数码文学比网络文学更强调编程语言的重要性,网络文学比数码文学更重视各种流行语的价值。在结构上,数码文学更注意开拓数据库叙事,将文学本体当成计算化信息和友好性界面彼此交互的动态过程,从根本上消解了固定结构的存在价值;网络文学更注意开拓超文本叙事,各种文学网站几乎都是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的支持下建成的,各种网络文学作品也都程度不等地运用了超链接。在内容上,数码文学更多瞩目于开拓信息科技最新成果的艺术潜能,网络文学更多注重于运用大众化、普及化的信息服务讲述民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故事。 在考察口头文学、书面文学和电子文学的本体特征时,不能忽略它们所依托的交流平台的性质。口头文学主要基于相关语言使用者彼此交往而形成的社会圈子,书写文学主要基于文字载体的分布存在,印刷文学主要基于图书出版发行网络,模拟电子文学主要基于广播电视网络,数码电子文学主要基于互联网,崛起中的网络地域文学主要基于包括物联网、GPS、地理信息系统等在内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