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批评声音的有效传播 如何传播批评的声音,增强批评的影响力是文艺批评需要面对的问题。在多媒体时代,在哗众取宠、博人眼球的各种“酷评”铺天盖地的冲击下,严谨而严肃的文艺批评难以引人讨论与关注。面对当前批评困境,海峡文艺出版社编辑同仁与批评家们在如何重塑既严肃又引人注目的批评空间上有了一致的看法。 他们首先选择了20世纪80年代以谢冕、孙绍振、林兴宅等人为代表的批评家,推出“闽派批评”丛书,树立起“高度参与现实,对理论有强烈兴趣”为特点的“闽派批评”,接着又陆续推出“闽派批评新锐丛书”。新锐们虽然兴趣热点不同,但却有着大体一致的批评理想。正如石华鹏所说:要批评质疑不要吹捧,要明白晓畅不要晦涩空洞,要文采飞扬不要寡淡无味,要与作品交朋友不要与作家勾肩搭背,要刺激影响创作不要批评创作“两张皮”。可以说,“闽派批评”的精神内涵得以继承与发扬,因此,也较有可能引起关注与讨论。 再则,新锐批评家们的集体“出场”也有利于改变各自为战、声音分散的局面。“闽派”新锐们跨越籍贯与地域的限制,在诗歌、小说、文学思潮等传统文艺批评和书法、网络艺术等跨界文化批评的多元汇聚中,以思想为先导,以学术为基础,以积极态度介入重大文艺话题,以较为整合而统一的步调,既张扬了各自特点,又实现了批评声音的最大化。此外,这种出版者与批评家联合的出版模式,因为其持续时间较长,其文化影响也将不断得到强化。正如南帆所说,重提“闽派批评”制造乡贤的学术聚会或者地域文化表彰仅是次要目的。重要的是发现新型话语平台,召回曾经活跃的批评精神。“闽派批评”通过历史的追问和现实的关怀,为新媒体时代的文艺批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方向。在新的形势下,文艺批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历史意识和美学观念为坐标,回应文学及相关问题,批评家与各方通力配合,营造出一个严肃而有影响力的思想平台,开拓出多元而丰富、精彩而缤纷的文化空间。 (作者:黄育聪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