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文艺批评空间重塑“四步走”——以“闽派”新锐批评实践为例(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黄育聪 参加讨论

    运用恰当的批评方法
    优秀的文艺批评是对文艺作品和现象再发现、再创造的艺术过程,无论是细读文本还是历史还原,无论是个性精神分析还是文化场域解析,都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批评方法。以此观之,批评空间的建立还需要运用恰当的批评方法,使文艺批评具备“剜烂苹果”的能力。
    “闽派”新锐大多受过正规学院系统训练,自觉继承传统文论精华,又吸收西方文艺理论优点,形成了风采各异的批评风格。如王毅霖从传统书法美学入手,考察历代“书法的文化形态发展历程”,并“结合日本与中国台湾的书法发展特性”,以“探寻传统美学当代新的发展”,体现了他对于传统书法的深刻理解与宽广视野。傅修海从收集、研究左翼文学史料出发,注重作家与历史语境的关联与动态发展,认为一些“红色文学史写作”大多抽离了具体当事人的历史体验而将论述普遍化,这一“反现代”的现代文学史叙述模式很容易由洞见变成偏见与盲视。林秀琴、练暑生以“历史”为切入点,重新评价“文学史”写作与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意识。林秀琴认为:“如何在个人化的历史叙述中建立具有公共性的知识与价值意义的历史叙述,才应是现今文学史叙述的重点。”而滕翠钦则批判性地运用“文化研究”的批评方法介入当代文化现象观察,指出“80后”术语背后的怀旧消费主义及其运行逻辑,较为成功地化用西方理论阐释了当下文化现象。
    “闽派”新锐批评家以扎实的学术理论功底和良好的学术研究能力,自觉将中西方文艺理论研究方法与历史意识、人民立场、美学鉴赏等相结合,初步实现了将“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相结合的批评方法。
    及时介入正在发生的文艺事实
    拓展批评空间还意味着文艺批评要对新兴的文艺形式及时介入与引导。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由于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等发展,文艺乃至社会文化面临着重大变革。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如果说积极的核心价值观为文艺批评提供了正确的导向引导,科学合理的批评方法为文艺批评提供了充分的考察依据,那么对当下文艺现象的及时介入,则为良性批评空间的建构提供广度与深度。
    谢有顺认为,文学批评的当下价值,就体现在对正在发生的文学事实的介入上。只有对鲜活的文学创作和生动的文学现象进行及时跟踪与判断,文学批评才能对复杂的艺术内涵进行梳理和辨析,才能为艺术的发展指引路径与方向,才能彰显独立而坚实的力量。
    纵观“丛书”的12本专著,都是对当下文学活动、文化思潮和文论新变中的热点现象与重要问题的观察、思考与探索,可谓紧贴现实、与时俱进。如伍明春在对现代汉诗的考究批评中,给予新兴诗人及时而中肯的评价。黄发有则直面当前兴盛的网络文学,他认真考察了互联网时代给文学带来的冲击和变化,通过梳理网络文学的发展脉络与时代特点,较准确地指出支撑网络文学发展的重要力量乃是“寂寞共同体”的青年网民以及他们萎靡的精神,“在网络面具的遮盖下,借助网络文学的阅读和网络游戏的娱乐来宣泄郁闷和寻找快感”。并指出文学在网络媒体、商业化市场和“精神寂寞”的合谋下,“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审美内涵”。这种既坚持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和执着艺术审美的批评规范,又保持动态的文化考察眼光和客观的价值判断态度的精神,使“闽派”新锐批评者的艺术批评呈现出理性复归的路向,焕发出正义的文化品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