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2016文学批评:构建文学话语的中国视野和文化自信(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陈培浩 参加讨论

    重要长篇小说频出
    批评聚焦长篇文体
    近年中国长篇小说进入潮涌阶段,2016年同样是长篇小说丰收年,格非《望春风》、吴亮《朝霞》、熊育群《己卯年雨雪》、贾平凹《极花》、王安忆《匿名》、北村《安慰书》、刘继明《人境》、路内《慈悲》、黄惊涛《引体向上》、葛亮《北鸢》、张悦然《茧》等小说引人瞩目。近年长篇小说的兴盛也引发了批评界对长篇文体以及长篇与现实等话题的理论思考。於可训《长篇小说的文体革命》、杨杨的《长篇小说之长——论作为文学现象的长篇小说创作》、汪政的《长篇小说的轻与重》、方岩的《当前长篇小说的现状与可能——从一场小说家的对话谈起》、徐刚《小说如何切入现实:近期几部长篇小说的阅读札记》等文章值得注意。
    批评界注意到长篇小说正在发生着的美学更新和新艺术选择。於可训认为,“长篇小说是一种庞大厚重的文体,其思想和艺术,都需要强大的艺术支持”,他也注意到当代作家开始进行着一些新的文体实验,萌生一种新的艺术追求,“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正在悄悄地发生一场文体革命,面临着一个新的艺术选择”。这种新选择的实质是“重建本土的文化自信,拯救本土文化的危机,使本土的文化资源,通过创造性转化,成为具有现代性的一种精神文化形式”。杨杨从传播环境及社会变迁的角度探讨了近年的长篇小说之“长”的复杂原因,更追问长篇之长背后所应秉持的文学和精神价值立场。汪政从一批“70后”女作家的长篇小说中看到一种“轻质长篇”的新美学可能,“这样的文体,这样的作品以及这样的性别,又让人在这一文体的新变与代际美学和性别美学间产生许多有意味的联想。”他将轻质长篇的美学特征视为昆德拉、卡尔维诺等一直在探索的长篇小说小传统。徐刚注意到“以写实的方式在总体性的意义上把握中国叙事的形式正在逐渐失效”。作家们于是试图以“寓言化”的外在策略,超越既往的写实主义框架,这种写作使乡土叙事获得新表达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徐刚和方岩都敏锐地注意到小说的新闻化问题,在强烈现实焦虑推动下的写作,如何面对信息爆炸时代的经验贬值问题,在新闻结束的地方重新出发;小说如何克服一种批判的迫切性,在理性的规约下酝酿出新的美学可能。
    在卢卡奇的立场看来,长篇小说不仅在于篇幅长,更在于提供对世界的整体性观照。长篇小说如何在信息爆炸的碎片化时代重构具有整体性和内在性的认识主体成了写作和批评界共同的关切。批评界越来越意识到重新历史化,重新整体性地面对文化、民族、时代和乡土的迫切性。
    纪念鲁迅诞辰135周年
    暨逝世80周年
    2016年是鲁迅诞辰135周年暨逝世80周年,文学批评界以各种讨论纪念这位现代文学先驱和巨匠。由于鲁迅独具的文学、思想魅力及在中国现代文化自我建构过程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今天纪念鲁迅,不仅在于表彰和缅怀鲁迅的历史贡献,更在于通过鲁迅而重返一种文学面对现实、时代、民族、历史问题的有效立场。《探索与争鸣》组织的“拿来主义与文化主体性:鲁迅传统中的中国与世界:纪念鲁迅诞辰135周年暨逝世80周年”讨论中,钱理群、陈思和、杨杨、张全之、张文江、吴俊、梁鸿、李怡、陈洁、姜异新等都提出了真知灼见。本年度鲁研界成果丰硕,孙郁《草根语境里的鲁迅》《鲁迅对庄子的创造性阐释》、蔡洞峰《〈周易〉文化精神对鲁迅的影响》、李宗刚《通俗教育研究会与鲁迅现代小说的生成》等也颇多洞见。林岗的《论“抉心自食”》则从鲁迅著名的文学术语出发,不仅着眼于纪念鲁迅,更进一步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否定提出新解释,指出这是社会文化演变过程的自我吞噬,是以文化价值的自我吞噬为代价开辟文化新的生机。该文由纪念鲁迅而面对现实、时代问题,并上升到对历史文化现象的崭新解释,隐含了文学批评的现实品格和历史品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