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外国文学该如何界定?(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报 王炎 参加讨论

    结语
    花如此篇幅辨析学科的历史与定位,并非鼓吹学者须调整个人志趣,迎合学科要求。学科绝非学术的高境界,而是进门的低门槛,无非一套学术分工与培养的规则。它与机构性的研究与培养规划相关,即期待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生产怎样的成果、如何搭建学术平台等。作为一套功利性管理法则,学科只对学术低端有规约,不妨碍高端的原创与超越。
    另外,学科讨论不关涉学术本体,只关注外部学术制度与学科史,涉及机构、规范、边界等问题。其领域在“间性地带”,即研究主体与他者、以及机构与成果之间的关系。国内专业刊物上发表的大量相关论文,不少混淆了文学本体与外部之间的界限。讨论学科问题往往述及批评理论、文本分析、甚至审美标准,学科本身反被淹没了。中国的外国文学有自身特点,不详述外语教育历程,便无法厘清学科的内在肌理、演变逻辑、以及本土经验,外语教学与外国文学难分难解。宽泛地从公理逆推学科范式,华而不实,揭不开种种似是而非的话语遮蔽。所以,学科讨论应落实到日常操作,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研究工作、学术交流、以及政策法规等方方面面。
    长期以来,学科建设一直由行政机构主导,按国家建设需要和总体规划设计。无视这一中国特色,以学理妄断,不得要领。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学术已长足发展,渐渐与行政指令脱钩,学术共同体初露端倪,研究平台日臻完善,学科建设不再捉襟见肘,或疲于应付现实的需要,到了有余裕思考学术自身规律、从学术内部追问学科内涵的时候了。这需要学者个体的自省,也需同行之间交流。虽然人各有志,个人在自己的园地不墨守规范,自由跨越学术藩篱;但他也是学科共同体一员,想获得别人认可,便不得不与他人互动,形成共识。所以,提倡“跨学科”与没有学科意识不是一回事。学科意识淡薄,研究必无章法,难与同行对话,成果也难成立。学科发展成熟,学者自然融汇贯通,跨学科水到渠成。这之间没有捷径,不必明知学科不健全,诈称跨越学科。
    国别文学仍需进一步定义与细化,才能从外语教学中剥离出来。过去行政机构按国家建设需要建立起外语教学体系,未来的学科发展之路,只能由专业学者自己完成。通过期刊、学术会议各抒己见,长期辩论,才能一点点勾勒出学科形态。学术生命在民间,在日常实践之中,也在研讨与论文写作之中。没有现成的他山之石可资利用,也不能靠权威认定以求正果。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