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不是一团和气 文学要反映时代生活。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孟繁华认为,如何通过文学表达人们与现实的关系,如何通过文学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世道人心,并通过文学实现人们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梦想,应该是所有文学家的共同追求。文学批评就是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举荐优秀的文学作品,为维护文学的最高正义表达批评家的看法。文学评论需要对生活、时代精神保持高度的敏锐,而不是无病呻吟或是一团和气。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程光炜用“历史的眼光”来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为了拉开与研究对象的距离,保持研究的张力,他把当代文学的作家、作品和现象,当作“过去”的东西进行研究。在程光炜看来,所谓“当代文学”的很多东西,都与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的表现有关联,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链条里看待“当代文学”,就是在“过去”与“未来”这个维度上建立当代文学的历史位置。当代文学不光是当代中国人的“传记”,也是古代和现代中国人的“传记”。 当代文学中有没有可能成为经典的作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华认为,显然只有时间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好的文本”还不能说就是“经典”,它还必须得到公认,但何时能得到公认?能不能最终得到公认?这一切都很难说,因为置身于未来的人们,不可能完全从今天的语境出发来评价今天的作品。但好的作品毕竟是经典的基础,有两类作品具备进入经典的条件:一是深刻地指涉、涵盖、总结、隐喻和表达了时代的作品;二是切中同时又超越了时代,具有“纯诗”意义的作品。“经典也是历史范畴,是一个被重新估价的概念,今人视角的经典代表了当代人的看法,所有的经典都要经受时间的检验。”张清华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