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张江:“意图”在不在场(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社会科学战线》 张江 参加讨论

    结 论
    作家的智商不可低估。尤其是理论家们,不要总是以为自己的理解和阐释是最高明的,不要总是蔑视作家的意图和创造。我们欣赏罗兰·巴特曾经说过的这样一段话:“语言和文体是盲目的力量;写作却是来自历史统一性的一种行动,语言和文体是客观物;而写作却是一种功能:它是创作与社会之间的交往,它是被它的社会目的改造成的文学语言,它是紧紧依赖于人类意向并且与历史上重大转折密不可分的形式。”尽管这和他后来的主张有很大差异。我们的结论是,作者的意图是“有”的,是“在场”的,灵魂一般潜入文本之中,左右着文本并左右着读者的阐释。你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也尽可以无边际地发挥,但是不要说这些发挥是作者的,或者因此而否定意图“在场”。在文本书写与播撒过程中,作者没有把自己的作品强加给读者,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写下这些文字,表达对人生、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至于其他,他们宽厚地任由他人理解和阐释。面对你的理解和阐释,他保持沉默。文本既已放在那里,他就不再自我辩护。特别是经典作品,作者物质地死掉了,他再也没有机会和权利为自己辩护,而我们,也就是读者,确证自己的理解,并把这种理解强加给作者,坚定地认为自己的理解就是文本的本意,是比作者本人的书写更确切更深刻的意义。这就是强制,就是阐释中的强制霸权和话语。正如罗兰·巴特所说:“阅读则是相反,它驱散,播撒;或是我们面对某个故事,至少清楚地看到我们步步渐进的几分强制。”对这种强制,还是应该收敛,应该回到对话的立场,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意图,给文本以恰如其分的认识和公正确当的阐释。
    (本文作者:张江,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