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裘兆远:数字化时代宝卷研究新形态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裘兆远 参加讨论

    宝卷是由唐代寺院中的俗讲演变而来的一种中国传统说唱文学形式。作者大都是出家的僧尼,内容有佛经故事、劝世文、神道故事和民间故事,以佛经故事最多。宝卷最初采用说唱结合的通俗文学体裁宣传宗教教义法规,在唐代的俗讲、变文中已出现,后又有宋代说经、诸宫调、鼓子词的影响,至明代始有宝卷之名。
    20世纪初,北京大学的歌谣运动促使中国学者对于宝卷开始有所关注,郑振铎、顾颉刚、罗振玉、向达等老一辈学者都曾撰文论述宝卷的源流与变迁。20世纪以来,宝卷版本目录研究的几本标志性著作反映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和局限。1928年郑振铎《佛曲叙录》收录宝卷37种。1934年向达《文学》2卷6号为70余种宝卷编目。历时12年,1946年恽楚材的《宝卷叙录》为100多种宝卷编目。到1951年,傅惜华的《宝卷总录》共收录宝卷349种,1957年胡士莹《弹词宝卷书目》收书200多种,1961年李世瑜《宝卷综录》收录宝卷577种。经过40年,车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多方搜求,走遍了大江南北,2000年出版《中国宝卷总目》,收录宝卷共计1585种。这是中国宝卷目录研究也是宝卷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脉络。
    然而,上述学者所列之宝卷都是根据自己平日收藏,或者友人分享所藏而编目著录,又或是在前人著作基础上有所增益补充。如车锡伦先生谈早年的搜求经历:“明知对方有收藏,不远万里赶去,而对方就是秘不示人,实在是无可奈何。”这些传统的研究路径无疑受到时间、空间与观念的种种限制。
    在新时代背景下,伴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中国的宝卷研究也面临同样的考验。如何适应新时代、新环境、新技术,如何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中来,是摆在每一个文化学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对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古典书籍数据库、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善本全文影像数据库、哈佛大学善本特藏数据库大都非常熟悉,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也都或多或少得益于这些数据库。国内很多学人接触宝卷这一俗文学文本也是源自早稻田大学的风陵文库。2013年国内就有藏书爱好者分享早稻田大学风陵文库所藏明、清、民国时期的宝卷链接,有刻本、石印本、手抄本等多种版本。因其来源自书坊与经坊,所以石印本、刻本在其中占很大比例。这批宝卷资料对于研究中国近代的民间劝善书刊刻与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此外,通过哈佛大学图书馆网站,可以发现其馆藏的宝卷数也有86种之多,其中有8种明代善本宝卷相当罕见。以上两地的馆藏数据对于研究宝卷的馆藏生态分布与宗教文献的国际化有着巨大的补充参考价值。因此,通过网络数据平台,使古籍资料实现数字化共享,就可以使其服务人群范围远远超越传统的空间格局,在其功能上实现几何式增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