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让文学批评成为文学和专业的对话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报 金莹 参加讨论

    批评是什么?批评是不是只能表达反对而不能赞同,否则便容易失去自身立场?批评又该抱有怎样的姿态?没有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批评是否便会失去主导地位?在呼唤更多文艺批评的同时,我们对批评的定位和对批评家的期待,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误区?
    相对于当下大众对文学批评所抱有的种种“批判”、“指导”、“拨乱”等等功能性期待,评论家张清华则更倾向于让批评成为一种相对平等的对话,一种能体现文学经验和文学呈现的表达方式。“我们对批评的定位要有正确的认识。批评不是居高临下,不是指导,而应该是一种专业的对话,一种属于文学的对话。这个对话是对文学的经验与问题的理解,对作品的诠释,是对写作者意图观念的一个揣摩,也是与读者公众之间的一个交流。它应该是悉心的体味或共鸣的知音,而不是一个自负和武断的下结论者。”他这样说。
    在张清华看来,批评可能包含了判断和针砭,但判断与针砭并非是批评唯一的主旨。对批评功能的单一认识和过度拔高,某种程度上反而会伤害批评本身。“批评家不是真理或权力的化身,批评也只是一家之言,不能确立或否决一部作品的价值。有人赋予批评活动以构造秩序、振兴文艺、摒除积弊等等外力化和权威性的使命,实为无法兑现的妄念。亦有人认为批评就是反对,就是痛斥,就是指摘,这种理解也是不对的。中国古代的‘批’和‘评’都是非常和气的。‘批’是在书上批注,‘评’是在字里行间评点,它是读者和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而非现代意义上那种以某种权威自居、以正确主体自居的批评方式,这样的方式在‘文革’和极左年代中铸造了多少悲剧和教训,今天的人们一定要记取。”张清华如是说。
    即使身为掌握一定话语权的批评家,张清华亦对“批评家”的身份进行了反省。如何定位批评家的角色?如何处理批评家和作者之间的关系?批评家应该以何种态度展开批评?都是他在思考的问题。“任何批评都要以商榷的、尊重他人劳动的态度来展开。批评家应该是一个和他人商榷的角色,他并不是正确路线的代表,也不是艺术问题的唯一权威。批评家不应该随意指摘别人,他们的文学修养和理解力并不是天然正确的。批评家可以用知识去思考问题,可以和他人商讨可能的问题,加强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对话关系,但不应该对别人的东西妄加指责。现代著名批评家李健吾就曾说过,‘一部伟大作品的仇敌,往往不是别人,而是同时代的批评家’。他的这种说法,就是针对那种轻率判断而言的。”
    对当下存在的两种主要批评形式,媒介批评和学院批评,张清华亦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媒介批评往往被商家或者出版人所侧重,但它的批评者的身份又是表现为公共性的。这是一个矛盾,在媒介批评环节,我们现在比较缺少具有独立性和主体性的批评者。相对而言,西方的书评人身份更独立,他们的话语有较强的可信性和权威性,具有比较独立的公共性。但中国的媒介发达程度不如西方,亦没有充分的环境产生足够独立的媒介批评人。”至于承担更多的学院批评,“它的主要功能是知识的生产,是对经典化和谱系化的推进。它对知识谱系的生产、构成影响较大,直接面对学生,面对下一代潜在的批评者和专业研究者,它的产生和延续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张清华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