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批评是一种踏踏实实的工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报 杨 扬 参加讨论

    作为文学的双翼,创作与批评是当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谈及文学批评,总会说文学批评要促进文学创作,但批评是否一定促进创作,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以我自身的感受而言,很多作家创作过程中会与批评家有所交流,不与批评家交流的作家或许存在,但大作家总是会跟文学批评建立关系,无论他是否同意批评的观点。
    创作与批评的关系之外,我以为同样重要的一点是,文学批评自身有重新认识的过程。有一种看法认为批评总是否定、揭短的方式,文学批评固然有批判的功能,但不能忘记文学批评同时也是文学经验的提炼,这是非常重要的。胡适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卷中曾经谈过,“五四”时期发生了非常激烈的文学论争,也有很多针锋相对的文学批评,但他认为“五四”文学批评中最具代表性、最稳健的是周作人的批评,因为他“人的文学”和“平民的文学”将批评者们论争的核心问题以正面的形式确定下来。这里反映了一个问题:文学批评不仅是否定、推倒别人的过程,同时它还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对于我们今天而言尤为重要。
    很多人会说今天的文学批评缺席或者力度不够,但从我个人的体会来说,国内有一批批评家多年以来一直在从事文学研究、追踪的工作。每个批评家的风格是不一样的,比如我的老师钱谷融先生,他的文章很少否定别人,他通常提出一种立论然后谈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曾经谈过自己文学批评的经验:不要去抨击别人,如果不同意他的观点,讲出自己的意见,将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并且别人能够认同你,这就是文学批评的影响和作用。这样的批评传统在今天依然存在,对于我这样的后学者而言,它也是我更容易接受的,我追求稳健的、讲道理、建设性的批评方式。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文学批评在今天也有被误解和遮蔽的地方。所谓误解和遮蔽是指,今天的文学批评总是和媒体结合在一起,借助媒体将自己的声音无限放大,文学批评缺席、文学批评死亡的说法不绝于耳,但实际上,文学批评一直存在。不可否认的是,文学批评的敏感度对今天的很多批评家而言确实是一种考验。评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现象当然是文学批评的一个方面,但是考虑一个文学批评家社会影响和贡献的是他是否关注了新的文学现象,是否提出了一点新的问题,而且通过他的眼光和文章将自己的观点有效传达到读者那里。
    很多的批评就事论事,有什么作家作品出来他就批评研究,用我们的说法这是一种惯性运动,他没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而好的批评家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职业敏感。我们谈及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批评总会谈论那些新锐的文学批评家,但不要忘记当时的中流砥柱是像王元化、钱谷融这样的理论家,而他们的影响在我们今天的文学批评论述中往往是被忽视的。他们学贯中西,国学基础、外语水平远远超过当时所谓的新锐批评家。像王元化先生,他在1980年代提出的批评见解,对于今天而言仍然有指导作用。他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文学的创作问题、理论问题以及美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他对于真实问题的考虑,对于文学知性问题的论述,包括晚年对于鲁迅的重新思考,这些都站在时代的前面,而且站在学科的前面。但他的文章和他的批评意见在媒体甚至是批评界的内部,都谈论得很少。如果讲遮蔽,我认为对他们的论点和贡献需要有重新的认识。
    批评需要沉淀,对于文学史的经验要有重新的认识和提炼,它随着时间和历史的变化要有调整。以茅盾为例,重写文学史以来,他的文学地位有所跌落,因为批评家们侧重于关注他作品与政治的关系,由此对其进行否定,但这样的视角我认为到今天需要有所改变。他对于城市的描写和观点是很多作家比不上的,作家金宇澄就曾经谈及自己的写作受了他的影响。要认识和表现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要关注它最核心的灵魂是什么。以往的认识中大家认为是经济、实业,但在茅盾这里他认为金融、股票交易才是上海运转最重要的内核。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家对于城市的性质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发掘,重新回顾文学史,我们会发现,茅盾对于城市的感悟和视野比之许多作家是高明很多的,这也是大作家和一般作家的差异。
    另外,对于变化了的文学结构和文学现实我们要有新的认识。随着网络的兴起,我们会注意到一个现象,长篇小说的数量和篇幅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网络小说甚至已经超过了千万字的篇幅。这体现了文学内在结构的变化,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文学越来越向大型化发展。这当然受到了技术发展的影响,现代社会机器印刷使得出版成为产业,稿费、书商、市场的发展使得长篇小说成为趋势,后现代网络的发展更使当下书写发表的门槛完全消除了。随着技术的介入,文学的格式包括需求都发生了变化。对这样的变化从理论方面来进行深入的思考,目前来看还不是很多。
    谈论这些,是在表达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文学批评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和理想。我们要思考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文学批评中的哪些经验是值得我们总结的,哪些批评家可以成为我们的代表,我们的文学批评有哪些成果是值得骄傲的?这些都有待时间的检验。这不是在否定别人,而是说我们要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文学批评不是吵吵闹闹、谩骂斗殴,文学批评有它自己的道路。每个人踏踏实实做自己的工作,多年以后时间和文学会给出我们答案。
    (本报记者何晶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