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文学研究空间化的“中国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陈一军 参加讨论

    地域文学研究、生态文学批评和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都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些文学研究新潮流的出现,源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20世纪西方理论空间转向的影响,文学创作自身特点的召唤,以及文学研究本土化、民族化的趋向。
    地域文学研究、生态文学批评和文学地理学,都是着眼于“空间性”的文学研究。在此意义上,它们都适应了20世纪西方理论的空间转向。福柯曾经断言,眼前的时代是一个空间时代。近几十年的文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在相当程度上也回应了这一时代。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让中国人开始自觉追寻自己的文化身份与话语权。从这个角度讲,地域文学研究、生态文学批评和文学地理学都内在接通了中国的文化根脉,充分显示了新时代文学研究的“中国性”。
    以“地域文化”为资源
    中国地域文学创作和评论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诗经》和《楚辞》即地域特征鲜明的创作。相延而下,汉赋、魏晋南北朝诗文、唐诗宋词、元曲杂剧、明清小说,还有历代浩繁的史传文学和大量的游记散文,莫不体现了这一特征。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国唐宋时期已经出现了若干以地域命名的文学流派和文学社团,明清时期这一现象更加蔚为大观。这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学逐渐趋向以地域性为主导的文坛格局。
    在创作彰显地域特点的同时,评论也与之偕行。司马迁、班固、刘勰、魏征、元好问、朱熹、傅若金、王世贞、王骥德、胡应麟、黄定文等,都着意从地域角度论述文学创作。这一传统被近代的梁启超、刘师培、王国维、汪辟疆、顾颉刚等继承和发展。当地域特色鲜明的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潮流,促发人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现代文学的地域特征,及至追溯古代文学创作和评论的地域传统时,中国文学研究的古今关节便打通了,血脉自然贯通了,中国文学创作和研究借助“地域文化”这一古老形态回归到了自身。当这方面的研究深度拓进,进一步和中国现实国情结合的时候,当代中国地域文学研究便新拓出“区域文学研究”的支脉来。
    地域性文学创作和研究资源的极大丰富,是中国文学的突出特点。这自然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日益兴盛。可见,地域文学研究广泛开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文学自身的特点。正如王本朝所说:“文学的地域性显然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特征和属性。”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由“乡土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变革期,文化的所有核心因素在这个时代都被搅动了。面对这样的现实,地域文学研究从一个侧面给人们思考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个重要渠道。加快中国地域文学研究自然对当代中国具有了特殊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