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汉赋尊体范式的形成与树立(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王思豪 参加讨论

    推尊汉赋是文学发展规律使然
    两汉以“风”、“雅颂”、“比兴”推尊赋体的观念,显然与这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赋家所处的社会背景必然会引导他们的创作诉求,但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
    两汉赋体推尊经历了一个由“立体”、“辨体”到“破体”,从而“尊体”的回环过程。赋本“六义”而出之,其初衷是“恻隐古诗之义”,强调“讽谏”主旨。至西汉时期,在诗教、言志功能的支撑下,赋家们积极向讽谏功能回归,赋体逐渐成熟、稳固,并在相互拟效中不断发展。与这一回环过程相对应,文体的推尊形成三种维度,即强调讽谏功能、雅正品格和诗化倾向。“赋之诗源说”的体、用二端论,不仅涉及赋作为文体的本源论,也强化了赋作为文体的“讽谏”功能论。但要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同和推许,取材雅颂,汲取《诗》的雅正品格是文体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辞与理的雅正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情的元素的逸失,于是效法“比兴”、寄托情志使汉赋最终诗化。文体的推尊过程就是以此为中心,在这三个维度中周旋。这在后世词体的推尊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词的尊体之旨与赋体推尊维度相一致,不同的是词汲取了赋体推尊过程中的教训,重在以“比兴”义尊体。
    另外,风、雅颂、比兴分别关涉赋作中的辞、理、情三元素。正确处理好风、雅颂、比兴在赋体中的表现形态,是文本中辞、理、情三元素理想结合的关键。汉人-在推尊赋体的过程中,对风、雅颂、比兴在赋体中的表现形态逐一做了尝试,成功之处在于有效地处理了辞、理、情的关系。祝尧在《古赋辨体》中指出,两汉赋体“情形于辞,故丽而可观,辞合于理,故则而可法。然其丽而可观,虽若出于辞,而实出于情;其则而可法,虽若出于理,而实出于辞,有情有辞,则读之者有兴起之妙趣。有辞有理,则读之者有咏歌之遗音”,认为赋应当辞、理、情兼备,如若不然,则“或失之于情,尚辞而不尚意,则无兴起之妙,而于则乎何有?后代赋家之俳体是已。又或失之于辞,尚理而不尚辞,则无咏歌之遗,而于丽乎何有?后代赋家之文体是已”,六朝骈赋、宋代文赋须效法汉赋作法,方得正宗。后代的古文选本如姚鼐《古文辞类纂》、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等都大量地选入汉魏古赋,效赋作法,法赋辞章,在方苞“义法”之外,增入“情”与“辞”的因素,以矫正方苞古文板滞之弊,达到辞、理、情的理想结合,正是对赋的尊体范式的借鉴。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14CZW07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