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青年人才,加强评论队伍梯队建设 文艺评论,关键在人。加强改进文艺评论工作,首先要团结、凝聚、培养一支有战斗力的文艺评论队伍,培养一批有公信力、影响力的领军人物。长期以来,各级文联和文艺家协会、高校和科研院所、媒体单位的文艺评论工作者构成文艺评论人才队伍的主要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艺评论队伍从结构到能力都面临着一系列不适应的问题。比如,文联和文艺家协会中的文艺评论工作者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活力缺乏,亟须补充新鲜血液、加快知识更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文艺评论工作者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研究,与文艺创作实践较为疏远,缺乏对文艺现场的深刻洞察;对于活跃在互联网以及新文艺组织中的青年文艺评论家,暂时又缺乏联系凝聚的渠道和手段,等等。文艺评论人才断档、青黄不接的困境已经突显。应通过深化课题研究、建立评论基地、组织研讨研修等方式,加强文艺评论人才培养和力量整合,加大文艺评论骨干培训力度,组织开展文艺评论家海外研修,用全新的政策广泛团结凝聚青年文艺评论家、体制外文艺评论工作者,引导他们成为繁荣文艺评论的有生力量,努力打造中坚力量和领军人物。 拓宽评论阵地,构建文艺评论立体格局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文艺评论要发挥作用,离不开传播阵地建设。当前,文艺的传播方式和群众接受欣赏习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强改进文艺评论工作,必须巩固、扩大传统媒体阵地,发展新媒体阵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媒体整合。当前,不少综合性媒体加大了对文艺评论的投入力度,开设了专版专栏专题,各级文联、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也主办了一大批文艺类专业媒体,有的具有全国影响力,有的在本专业本地区很有影响,但缺乏国家层面的整合,也缺乏与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联动。《中国文艺评论》《中国文学批评》等国家级文艺评论刊物正式创刊,“中国文艺评论”等专业评论网站的开通,将大大提升文艺评论传播“国家队”的影响力和引导力。应在做大做强重要专业性文艺评论报刊的同时,树立“互联网+”的思维,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有效拓展文艺评论的传播空间,广泛整合各级各类文艺评论传媒,努力形成多点发声的文艺评论立体传播格局。 (作者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