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铭教授认为,中国文学史是中国固有的一个学科门类,不是西方近代文明传入中国后才重新建立的。中国古代其实并没有对所谓文学史的固有认识,对文学作历史的发展的研究,在早期,也从没有明确的意识和系统的理论阐释。有学者曾提出,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时序》篇是具有文学史意识观念的最早雏形,但我们不能仅凭此就下结论,说中国早在六朝时期已具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文学史研究,刘勰的《时序》篇虽说已具有了文学史的早期意识,但毕竟它只是具备了朦胧的初步意识的文学史雏形,其后的中国古代文学并没有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和推进,因而贸然说文学史是中国固有的一门学科,恐怕并不符合实际。 文学史是一门科学,是作者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科学地、历史地、系统全面地梳理、阐述、总结文学的发展历程,从中探索文学内在丰富的内涵和意蕴,由此总结和概括出文学发展的总体脉络、客观规律和历史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在近代之前既没有对文学史的科学认识和概念意识,更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史著作。严格地说,中国的文学史研究,是在20世纪初引进西方文学史观念后才开始诞生并发展起来的。黄人和林传甲在20世纪初编写的文学史十分稚嫩,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史研究专著,真正比较规范的文学史研究著作,应该是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以及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史》等著作。 研究中国文学确实不能脱离中国立场、中国视角、中国价值、中国方法。但问题是不能太绝对。毕竟今天的中国已不是封闭的与外界隔绝的中国,且中国文学的创作、研究、鉴赏,都不可能摆脱置身于世界之中的中国的客观实际,一个开放的国度,不时地会与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交流,特别在今天,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须臾缺少的文学,更要和世界发生关系,和世界各地区的文学和文化发生交流、融合和碰撞,这就要求我们既应该站在中国文学的本位立场,用中国的眼光看待中国本身的文学,也同时应该将眼光放远,放眼全球,放眼世界,将中西方文学和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通过比较鉴别,从中汲取对于我们中国文学有益的养分,促进中国文学的创作和研究,而不是片面地、绝对地认为中国文学就必须是绝对纯中国的,不能也不允许运用外来的理论、观念和方法。将其作全方位的、立体的比较和鉴别,以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学本身。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