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是巴蜀文学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涌现出了众多作家和名篇作品,该时期的巴蜀文学在外在形态与内在演化上都具有相同规律和特点,呈现出较为相似的总体风貌。 诗文创作繁荣兴盛 唐宋时期巴蜀地区文学人才辈出。唐宋巴蜀地处山川腹地,远离中原战乱,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尤其是物质文化方面得天独厚,文学创作呈现出繁荣局面。唐代的两位大诗人陈子昂、李白都是蜀人,两人的性格气质、创作禀赋与知识储备都是在蜀中逐步形成的。他们在唐诗发展史上的贡献如日月高悬,彪炳千秋。唐代巴蜀诗人之盛,仅杨慎在《升庵诗话》中列举的“唐时蜀之诗人”名单就多达39位,其中还不包括李颀、段成式、仲子陵、薛涛、苏涣等这些诗坛名流。 五代时期四川为地方势力割据,但文学创作反而呈现出兴盛局面。李调元编《全五代诗》著录前、后蜀能诗者不下百人。赵崇祚编《花间集》所收18位词人的500首词作,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与巴蜀无涉外,其余15人皆活跃于五代十国的后蜀,如韦庄、欧阳炯、孙光宪等。他们的词作具有鲜明的巴蜀地域文化特征。 宋代是继唐代之后巴蜀文学创作的另一个高峰。许肇鼎《宋代蜀人著作存佚录》共著录巴蜀作家1020余人,各类著作2500余部,其中诗文别集约320部。傅增湘编《宋代蜀文辑存》收录约450人的2600篇作品,数量相当可观。像张俞、陈尧佐、苏舜钦、苏洵、苏轼、苏辙、文同、魏了翁等人,都是宋代文坛上著名的作家。 唐宋著名的作家几乎都与巴蜀有关系,“自古诗人例到蜀”是巴蜀文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曾入蜀,他们许多重要的作品都在蜀中写成。盛唐两位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也都来四川为官,留下了许多吟咏蜀中山水风物的诗篇,岑参甚至将自己的诗集命名为《岑嘉州集》。杜甫为避安史之乱到四川定居,足迹踏遍蜀中各地,在这里写下了近900首诗篇,其中就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赠花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咏怀古迹五首》这样的名篇。杜甫的七律是在蜀地定型的,同样也代表了唐诗中七律的最高成就。白居易在忠州刺史任上写下了《竹枝词》四首,后经时任夔州刺史刘禹锡的大力变革,创作出《竹枝词》十一首,竹枝词这种诗体才大行其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