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娱乐化手法戏说历史 娱乐化的典型手法就是戏说历史,使人们对历史认识扭曲、错位。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戏说历史、戏说历史人物的古装影视剧,受到热捧,走红荧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看待历史的态度和习惯,使广大群众对历史的认识明显错位。一些创作者把帝王将相美化为可亲可敬的仁者和人民大众的救星,封建帝王由严酷、暴虐的压迫者变成了谦谦君子和有情郎,是好父亲、好丈夫和一心为民的好皇帝,从而使一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压迫性力量成为一种虚拟的、想象的解放性力量。由于戏说剧的娱乐特质,对一些观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收视率也明显走高,受此影响,其他表现近现代历史的影视剧也都或多或少加入了戏说成分,减弱了历史的严正性,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在剧中明显失真。 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即明确反对导演改编《阿Q正传》,他认为,《阿Q正传》“一上演台,将只剩了滑稽,而我之作此篇,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其中情景,恐中国此刻的‘明星’是无法表现的”;“此时编制剧本,须偏重女脚,我的作品,也不足以值这些观众之一顾”。这表明鲁迅对当时舞台表演娱乐化的警惕和清醒。娱乐是文艺功能之一,但并非其功能的全部和根本。如果把文艺当成为娱乐而娱乐的载体,认为娱乐是文艺的根本属性,甚至以娱乐化方式表现极为严肃的主题,就会使本应负载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取向被虚无化。 当前,一些著名历史人物进荧屏、进游戏、进段子成为一种时尚,当这些重量级历史人物在荧屏、游戏和段子所交织的艺术舞台上展示其当代观赏性时,不知这是历史的堕落还是艺术的堕落,抑或是趣味的堕落、人性的堕落。艺术对历史的“恶搞”不仅出现在网络、游戏、微信、微电影等媒介中,而且现实生活中也成为了某些人的文学性话语习惯。这些“恶搞”历史现象的泛滥,使人们对待历史态度轻佻,丧失了应有的严肃性和庄重感,是文艺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种泛化表现。 (作者单位:求是杂志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