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再谈“文学风格”(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张鸿声 李古月 参加讨论

    重提“文学风格”的重要性
    文学风格不仅是作家创作个性的体现,更是时代、民族、地域文化的荟萃。作家是生活在时代中的人,所创作出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便是这个时代精神特点、审美要求的高度体现。当下文化圈中颇为流行表现“小时代”的文艺作品,“小时代”的确反映了时下人们精神生活的某个侧面。追求精致、小资、个人幸福的“小时代”,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当下社会的夸张化地概况。一些以书写“小时代”文学作品为主的“80后”、“90后”作家,也的确开创、引领了新的“文学风格”。值得一提的是,与20世纪90年代文坛上出现的“个人化写作”潮流不同,“小时代”作品的风格更为清浅、繁缛。如果说以林白、陈染为代表的“个人化书写”,尽管强调“个人”,但其关注个人感受的深层内涵其实仍指向对体制、男权的质疑的话,那么当下“小时代”作品中的“个人化”倾向,便仅仅是一种孤芳自赏式地陶醉与沉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应展现作品创作时代的时代风格,更应具有跨越时代的精神品格。所以,尽管受制于时代语境,作家们仍需要具有历史的高度和视野,才能创作出真正的经典。
    作家不仅是生活在时代中的人,更是生活在文化中、被某种民族文化影响,所以,文学风格总是能够或有意或无意地反映民族文化特点。鲁迅曾评价陶元庆的绘画:“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魂灵——要字面免得流于玄虚,则就是:民族性”。尤其是在如今世界文学交流融合的今天,如何将民族特性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并升华为可被各个民族、各种语言均接受的普世价值,是各国作家努力的方向。以莫言来说,他何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他作品中所体现的民族和世界、传统和现代的高度融合密不可分。我们发现,真正支撑起莫言作品精神内核的,恰恰是他最中国、最乡土、最传统的一面,他笔下的世界,有来自于高密的乡野风情、有根植于传统中国的乡土人伦、甚至有来源于蒲松龄的神怪传说,无论何种,“民族风格”在被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同时,就超越于其本身,成为了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就具体而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一位作家在其作品中也会渗入地域文化。就像北方中原培育出了孔孟之道、长江流域培育出了楚地文化,在各地自然地理环境中培养起来的文化语境,被体现在文艺作品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学风格。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具有地域色彩的文化氛围受到冲击,但能将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挖掘出来,并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才是当代文学走向自信与成熟的关键。
    今日我们再谈“文学风格”,是对当下文化语境的一次反思。这一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不仅影响着文坛风气,更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与接受,进而言之,是否重视对文学风格的塑造与表现,是与当代文化生态健康与否有着直接关联的。良好的文化环境,需要文艺创作者与接受者有条件达到高度共鸣,需要以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为依托,更需要有着对审美理想的高度追求,或许从这一角度出发,才是我们今天再提“文学风格”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