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曹文轩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刘震云获得了埃及文化最高荣誉奖,刘慈欣也获得了雨果奖。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力扩大了,中国作协在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中做了哪些工作? 何建明:中国作协在力推中国文学“走出去”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第一,开展实地的文学交流。中国作协积极推动各个层次的中外文学交流,5年间共组织出访团137个、678人次;接待来访作家代表团70个、727人次;参加各国文学节;主办和参与主办了20次双边和多边文学论坛。中国笔会中心召开了会员大会,积极参与国际笔会中心的活动。与台湾及海外华文作家的交流也日趋深入。 第二,参与国际书展。我们多次组派作家团参加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感知中国”等大型活动。从2009年开始,参与主办每年一届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设立中国作家馆,推动当代文学“走出去”。同时,推出针对海外中资机构和华人市场的“当代经典文学电子书包”,通过“当代经典文学传播平台”推动优秀文学作品“走出去”。 第三,打造优质文学外刊。《人民文学》自2012年推出英文版《路灯》至今,已经形成英、法、意、德、日、俄、西、阿拉伯等8种语言版本。《民族文学》除汉语版外,还有5种少数民族语言版,其中蒙古文、哈萨克文、朝鲜文版是跨境语言。对促进民族团结,扩展我国对周边国家的文化影响力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第四,组织实施作品翻译工作。中国作协积极组织实施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中国当代文学精品译介工程和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对外翻译专项工程,对优秀作品的译介提供资助。中国作协还多次主办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中外文学翻译研修班、文学翻译家工作坊和国际写作营,进一步加强了与各国翻译家、汉学家的联系与合作,现在每年至少有百部以上中国作家作品被翻译到世界各国。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