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阿列克谢耶维奇:用倾听和写作对抗遗忘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北京日报 徐 馨 参加讨论

    徐 馨
    2016年8月25日,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亮相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此时,阿列克谢耶维奇坐在我的面前。亚麻质地的浅色衣裤,亚麻色的短发,嘴角淡淡的笑意,这一切让她的眼神柔和,让整个人散发出质朴的亲切感。
    看着她,我很想问:你幸福吗?
    阿列克谢耶维奇,我们很多人知道她是因为她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在这个“称号”之外,在她生命的大部分时间中,她是倾听了千万个人哀痛的人,是从苦难中创造出艺术的人,也是探得一部分“只能从死神身旁去获得的知识”的人。这样的人如何看待生活?“我认为重要的是生活本身,是家庭的价值,很多人其实是把自己的生活给了别人。我很想知道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是‘时代’的人,多大程度是‘人’的人。”
    1.不仅是一只巨大的耳朵
    “亲爱的,在我们的故事里有很多很多像你这样的年轻姑娘。写写我们的痛苦吧,我们有流不尽的泪水。我的姑娘。”(《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阿列克谢耶维奇出生于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暨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后的第三年。那是村子里几乎只有老人、女人和孩子的年代。男人大多战死在他乡,得以回到家中者身心难全,酗酒度日。听家里人尤其听村子里的老人回忆战争,是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童年;老人们的歌唱如泣如诉,是她童年的声音。从那时起,阿列克谢耶维奇开始对老人的讲述产生了兴趣,“5岁时,我知道我想成为一个作家。”许多年后,当她面对一位位年长她许多的采访对象按下录音键,熟悉的倾吐节奏暗合了她身体深处的脉动,让她如回童年。
    40年来,她的采访对象有在卫国战争中失去父母的人,“爸爸妈妈,是金子般的字眼”;有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灾难中清理人的妻子,“我不知道该谈些什么,关于爱情还是死亡”;有苏联解体后迷茫的隔壁邻居,“关于真相,就像是一个挂钩,每个人都可以去挂自己的帽子。”许多时候,阿列克谢耶维奇听着片刻沉默中录音磁条唰唰滑过的声响,“我不是医生,我帮不到他们什么,只有陪着他们一起流泪。”
    人们常说,爱,是一种能力。哀伤,因为他人哀伤,又何尝不是一种宝贵的能力?
    我说:“读你的书,一次次流泪。”她说:“因为我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她在写陌生人的故事,也是在写她自己,写读她作品的我们。在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世界观里,人类本来就是一个整体。而她,同时是独立于这个整体之外的一只巨大的耳朵,其倾听发生在家里的电话机旁、发生在前往某个偏远村庄采访的火车上、街边的咖啡馆里,以及典型的“莫斯科的厨房”中。阿列克谢耶维奇似乎无时无刻不在留意着周围人的谈话,并将这些声音收纳进她自己的文学世界。用她的话说,就是:“我是通过人说话的声音来聆听世界的,我对生活本身极度信任,这大概是我观察世界的一种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