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方卫平撰写的《儿童文学教程》付诸出版,在这部教材中,作者继承和吸收了传统儿童文学教材的基本体式,在此基础上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心得,注重反映儿童文学专业的系统性、前沿性和实践性。教材主要由基础理论、艺术论和文体论三个部分组成,从体例编排、理论阐释到文本分析、话语表述,无不显示出方卫平个人的学术趣味和言说风格。 在基础理论部分,方卫平将自己的理论思考引入教学过程,把儿童文学放在多学科视野中加以考察,通过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凸显儿童文学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位置,指引读者认识儿童文学的价值和意义。透过“本质的儿童观与建构的儿童观”“后现代语境中的儿童与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化产业”“儿童文学与哲学”“儿童文学与伦理学”等话题,可以看到作者在开阔的学术视野中所建立的儿童文学研究的当代价值探求,试图为深入阐释儿童文学的历史、观念和状貌铺设多维路径。在呈现不同学术观点时,作者用辩证的论说方式,一方面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相关理论背景和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给思考和辨析的空间,体现出公正的客观立场。 由于不满于传统教材主要由文体论构成而艺术理论支撑相对羸弱的状况,方卫平特别注重儿童文学艺术本体的阐释,他将包括韵律艺术、游戏艺术、幽默艺术、叙事艺术等内容的艺术论,作为《儿童文学教程》的又一重要版块,由此层层剥开儿童文学的艺术内核。与此同时,为了突出儿童文学作品分析和文本解读的基础地位,作者依凭多年来累积而成的专业经验和艺术眼光,遴选典型、优秀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借由文本解读的过程来诠释儿童文学的艺术特质。这种深入浅出的阐说方式,既为读者创建了抵达儿童文学艺术堂奥的有效通道,又向他们传递了一种可靠的儿童文学艺术判断标准。 尽管不满于传统儿童文学教材主要由文体论构成的写法,但方卫平并未完全抛弃文体论,因为这的确是构成儿童文学教材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他也无意在形式上打破传统教材文体论的既有格局,或者在分类上进行重新整合,因此这部分的论述看起来似乎并无多少新意。然而仔细阅读就会发现,作者结合儿童文学文体发展的新趋势以及自己的研究发现,通过文体内部的具体阐述,呈现出了不同于一般教材的概括和描述。例如,在童话一章,作者从趣味、温情、哲理、批判和讽刺五个方面来分析童话幻想艺术产生的美学效果,不再受限于过去教材对童话幻想进行内涵式分析的理论框架,而是站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层面来揭示童话幻想可能包蕴的艺术容量。又比如,探讨儿童小说的成长主题时,作者适时引入“成长小说”的概念,运用比较的方法,提出一般儿童小说与“成长小说”在成长主题表现上的异同。这样的学理阐述,使文体概念及特质的分析变得更加细致、深入,也更具启发性。 除基础理论、艺术论和文体论之外,作者还在“儿童文学的接受与教学应用”一章,针对儿童文学阅读与教学实践给予观念和方法上的指导。这就使教材融基础理论、艺术知识和应用指导为一体,既饱含学术含量,又具有可读性。总之,方卫平站在与儿童文化密切相关的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艺术学、哲学等多学科维度,为读者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儿童文学知识体系。作者始终贯穿着自己的学术立场,强调以童年为核心的艺术精神和文化品格,把对儿童文学的理论探索指向儿童发展的终极目标,以此来凸显儿童文学之于儿童发展乃至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