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一路向前,蓬勃向上——西藏当代文学50年的发展历程(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80年代,西藏作家队伍不断壮大,实力雄厚。活跃在西藏文坛的有在西藏生活了多年的作家益希单增、叶玉林、汪承栋、李佳俊等。他们的创作厚积薄发,一些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很大的反响。如益希单增的长篇小说《幸存的人》、降边嘉措的《格桑梅朵》,这些作品运用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表达了“批判旧时代,讴歌新生活”的主题。此外,从内地高校毕业进藏的大学生中一批热爱文学的青年,如秦文玉、范向东、马丽华、马原、刘伟、李启达、冯良等,也先后加入西藏文学队伍。他们思想解放、视野宽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与艺术修养。他们的加入给西藏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不仅扩大了作家队伍而且提升了整体水平。这一时期活跃在西藏文坛的还有以扎西达娃为代表的西藏本土的青年作家,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执著追求文学的梦想,从创作之初就显示出较高的水平。在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创作热潮中,以扎西达娃、马原、色波为代表的青年作家从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中找到了方法技巧,进而对民族文化传统展开深刻的反思,开启了西藏新小说创作热潮。1985年《西藏文学》第6期(1984年《西藏文艺》汉文版改名为《西藏文学》),推出“魔幻小说特辑”,刊发了《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幻鸣》《没上油彩的画布》《巴戈的传说》等小说,显示了西藏新小说创作蓬勃发展的势头,引起国内外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新时期的西藏文学诗歌创作同样表现不俗。1983年《西藏文艺》汉文版开设“雪野诗”专栏,以魏志远、吴雨初、加央西热为代表的青年诗人打出“雪野诗”的旗帜,传达出全新的文学思想与美学主张。1988年,西藏文联和《西藏文学》杂志社共同举办“太阳城诗会”,吸引众多区外优秀诗人来到拉萨,他们与西藏诗人共同座谈诗歌创作的方向,影响深远。
    在这一时期,青年作家加央西热、马丽华在散文创作上脱颖而出。加央西热的《西藏最后的驮队》、马丽华的《走过西藏》三部曲,在文化散文创作上独树一帜。
    西藏的母语文学创作在新时期同样获得丰硕成果。早在西藏当代文学萌芽之时,党和政府就高度重视西藏母语文学创作,曾先后委托西藏作协举办了多期中青年作家培训班,培养了拉巴平措、朗顿·班觉、达娃次仁、多布杰、次多、伦珠朗杰、其米多吉、扎西班典、克珠、伍金多吉、旦巴亚尔杰、平措扎西等母语作家,使西藏文学拥有了自己稳定的母语创作队伍。
    1979年《西藏文艺》(藏文版)创刊以后,政府又相继创办了《邦锦美朵》《拉萨河》《雪域文化》《山南文艺》《羌塘》等藏文刊物,为母语作家的创作铺路。这些举措极大地鼓舞了作家的创作热情,提升母语作家的创作水平,涌现出老作家班觉的《绿松石》、旺多的《斋苏府秘闻》,青年作家拉巴顿珠的《骡帮生涯》、扎西班典的《普通农家的岁月》,平措扎西的《斯曲和她五个孩子的父亲们》等一批佳作,显示了当代藏文小说创作较高的水平。
    80年代西藏文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使之基本形成了由藏、汉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作家组成,老中青三代作家结合,多种文体、不同风格的作品并行不悖的独特格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