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不一样的文学课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文学课主要还是大学中文系学生的福利。对中文系学生而言,很“不幸”地,文学课又成为了一种专业。目前大学中文系把文学分为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和中国文学,而中国文学又细分为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这种切割无疑是简单粗暴的。以古代文学而论,没有哪位老师可以从先秦一直教到元明清,越是好的大学,在专业上的切割就越细,这种基于教师科研分类的分割,最终把文学变为一门死知识,而离审美感受越来越远。对科研来说,当然越细越容易出成果,很少有博士生敢研究整个唐代文学,甚至以李白杜甫为题,导师也会告诫,角度和切口越小越好,最好研究某人的某一方面。在这种专业化精神的主导下,文学课最终死气沉沉,远离了文学的本意。
    在这种背景下来考察,不得不说龚鹏程先生的《有文化的文学课》和《有知识的文学课》实在另类。龚先生立论的基础,恰恰是认为,当今的文学课已经没有“文化”,也没有了“知识”,这不啻是对目前流行的文学授课方式犀利的一击。文学当然是和文化相关的,但是当一个研究者穷其一生只研究某人的某部作品,他实际上就把文学从文化中抽离了出来;文学当然是有知识的,但是以考试为取向的文学课,把文学简化为“知识点”,最终宣布了知识之死。强调“有文化的文学课”和“有知识的文学课”,就是在更大的背景下考察文学,并以新的态度来亲近文学,让文学中的“知识”活起来。鉴于这两本书是龚先生的课堂记录,不禁让人对那些有幸听讲的学生心生羡慕。
    《有文化的文学课》包括十五讲,分别梳理了文学与儒家、道家、佛家、经学、史学、书法、绘画、音乐、武侠、社会、国家、时代、地域、读者的关系。不过,这种梳理并未停留于线索和资料,而是站在最新的学术前沿上回望,极大地更新了读者(听众)的文学观。作者开篇即着眼于为儒家“平反”。当代占统治地位的文学观是贬抑儒家的,比如鲁迅著名的“魏晋文学自觉说”,就是把魏晋看成是人的觉醒与美的发现之时代,因为汉代的专制王权与儒家经学结合在一起,经汉末大乱以后,王纲解纽,魏晋才脱离了经学的笼罩,开始产生了人的自我意识以及老庄玄学。在龚鹏程看来,鲁迅把魏晋名士那种放浪形骸的生活态度看成是人的觉醒,其实是一种对西方艺术史的牵强比附,因为西方有个文艺复兴,五四启蒙思想家就想在中国也找个文艺复兴的时代,区别不过是,鲁迅找到的是魏晋,而胡适找到的是唐宋而已。龚鹏程认为,“正因为套着别人的故事来说自己的身世,所以我们根本搞不清楚自己的历史真相。”在他看来,魏晋南北朝是士族门第社会,所有的世家大族都是以经学礼法传家的。“查一查《隋书·经籍志》就会发现,六朝人写的礼学著作多得不得了,远远超过玄学。六朝贵族最重视的就是礼教,其重视程度甚至超过汉代。”在这种基础上,龚鹏程进一步提出,儒家并不是贬抑文学的,恰恰相反,儒家是知文学者,因为儒家是最重情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