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林语堂:深山里走出的顽童与大师(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艺术报》 newdu 参加讨论

    这个乡野孩子“大头酷”从小聪明好学,父亲决意培养他,借债让他到上海圣约翰读大学,这一举动充满前瞻意识。假如林至诚没有决心举债让儿子到上海圣约翰读大学,那林语堂一辈子的命运轨迹可能就只能被限定在福建省内,更别提走出国门,那就无法成为融会中西文化的一代宗师了。遥想林至诚当年,在昏黄的马灯下,林至诚望着儿子录取通知单上的学费数字发愁,他在脑海里一遍一遍地搜索着可供借债的人。突然,他眼睛一亮:陈子达!就是他了!林至诚在教会里一边当牧师一边当教员的时候,很关心陈子达,曾经送给陈子达一顶草帽,陈子达感恩在心。当陈子达长大成人发家致富时曾感叹:“我这辈子只戴这顶草帽,过后我就不戴了。”果然,等这顶草帽戴到十分破旧之时,陈子达终身再也没有戴过帽子。听到老师求助,陈子达二话没说,慷慨地将学费借予林至诚。应该说,陈子达是林语堂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假如没有陈子达慷慨解囊,林语堂可能就圆不了他的大学梦。命运就是如此让人捉摸不透,一个看似不相关的人,有可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甚至可以改变历史。夸张一点来说,不单单林语堂要感谢陈子达,平和也应该感谢陈子达,中国文学史也应该感谢陈子达。筹得学费后,林语堂出发了,林语堂随着花溪水在五篷船船头轻轻摇晃,像钟摆一样,一直走到上海走到美国。命运的风吹啊吹,把林语堂从闽南山村吹到了万里重洋之外。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发现中国是一个被世人误解的国度,于是,他用自己的足迹、阅历、思想、笔触为中西方架起了一座文化与人心的桥梁。《吾国吾民》《京华烟云》和《生活的艺术》道出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字里行间真挚的情感和思想的深度俨然一座座高峰令东方人与西方人景仰。据记载,曾有西方人读过《吾国吾民》后见到每一个中国人都想鞠躬以表达对中国人的敬意,足见林语堂文字的魅力。
    照片里的林语堂闲适地托着烟斗,这身体里跳动的是一颗柔软与强大的内心,其为人与文字都散发着圆润谦恭的气息。他对自己的人生基本上是满意的,他是家乡永远的风景。无数匆匆过客,来了,看了,坐下来喝喝茶,感慨一番人世枯荣,又离去,唯有他林语堂是一杯醇厚的家乡茶,值得细细品味。多年前花溪边的那只花蝴蝶,在我眼前扇动翅膀。他的生命里有三个红颜,他也有惆怅,他也有遗憾,他也有不圆满。没关系,世上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圆满的,大家都是红尘中的过客。童年的蝴蝶在人生尽头飞了起来,溪边的花朵盛开又凋谢。回首往事,旧时光已定格成一帧黑白老照片。浮生若梦,八十一岁高龄的林语堂于滚滚红尘里波澜不惊,故乡,仿佛远隔千里,又近在眼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