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赵壹生平补论(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山大学学报》2013年 赵逵夫 参加讨论

    四、有关赵壹的几个新材料论析
    以前论赵壹之生平者,主要据李贤注《后汉书》和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再就是司马彪《续汉书》和华峤《后汉书》中很少的几条佚文。二十多年以前我为了寻找有关赵壹的史料,翻阅了天水、陇南的一些方志,其中叙及赵壹者,多不出范晔《后汉书》的范围。唯有清代《阶州直隶州续志》引明人《广舆记》中一段文字,记述了长安世室宗连长妻以季女的事。后写成《赵壹生平著作考》,初刊于甘肃省文史馆内刊《文史与鉴赏》1996年第2期,并在当年台北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辞赋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被收入1996年台北政治大学编印之会议论文集。因为一直想搜寻新材料,对有关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故至六七年后才正式刊出。其实,这几处刊本在文字上无任何改动,也就是说,此后六七年无任何新的收获。
    现在看来,我因为过于谨慎,对《广舆记》中所记宗连长妻以季女之事重视不够,而倾向陆侃如先生之说。《广舆记》末尾一段文字即使来自《文士传》之类,总不至毫无依据、凭空捏造。陆侃如先生著《中古文学系年》考订赵壹生平时可能未见到这段材料。今据此将赵壹的生年、卒年在我原来所考定基础上均向后移十来年为宜。因为无论是因故晚婚还是再婚,年龄不宜过大(当然宗连长之女是再婚的可能性也有)。这样,赵壹生年可以定在汉顺帝永和(136—141)前后,卒年定在建安(196—219)可能更合理一些。
    《赵壹生平著作考》正式刊出之后,倒发现了两条新的材料。为避免造成混乱和使一些急于了解具体情况的人知道状况,今述之如下。
    一是甘肃天水市张川县城东25公里处的恭门乡河峪村马家涧关驿站观音殿以东,发现一面汉代摩崖,有的地方人士文中直接介绍作“东汉赵壹摩崖”。摩崖高3米,宽1.5米,略呈梯形,额刻一“汉”字,壁面刻字14行,隶书,每行约17字,每字10厘米见方,共250余字,而下部字迹剥落,可辨认者约三分之一强。开头有“和平元年岁庚寅”七字,末尾题记为“赵亿建造”。据有的地方学者认为,这“赵亿”即赵壹。如有一本书中说:“据考证,赵亿即‘赵查’,东汉辞赋家,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33)。(按:文中“查”乃“壹”字误植失校)此摩崖是东汉晚期的,又在天水境内,与赵壹情形大体可以相合。又其第二行的“古河阳太守□君讳福字伯会”,我疑“河”为“汉”字之残坏误识,“汉阳”正是赵壹之时天水郡名(东汉永平十七年改天水郡置,三国魏复名天水郡),“古”同于“故”,是碑碣摩崖中称说已去世的官宦时常加的字眼。这篇摩崖即是纪念故汉阳太守□福的。由这几点看,断赵亿为赵壹,与各方情形相合。如果这样,赵壹在汉桓帝和平元年(150)写摩崖,则如我在原来所推定,生于汉顺帝永建年间,建造摩崖之时二十五岁之谱,也还前后相合。
    但是,我认为这个赵亿并非赵壹。原因有三:
    首先,史书中不可能将传主之名写错。但范晔《后汉书》和司马彪《续汉书》、华峤《后汉书》都作“赵壹”,没有作“赵亿”者。其次,范晔《后汉书》中赵壹“字元叔”,华峤《后汉书》中作“字元淑”,“元”与“壹”意思相应,而作“亿”则两不相关。最后,本人也不可能将自己的名字写错。所以,可以肯定赵亿非赵壹。
    不过,为了一些人的进一步研究,我还是据《甘肃古代石刻艺术》一书所录文字,录之如下:
    (汉)和平元年岁庚寅……
    古河(赵按:似应作“汉”)阳太守□君讳福字伯会……
    已先汉景帝少子封爵……
    君令幽州刺史部……
    有虑深远之羌□尔难……
    逼明从瑕亢之不□□怨命……
    倃乃睠西顾命君守邑……
    □怀远人岁丰……
    吏民追思□惠□□怀……
    伊君德□□绝口……
    主子……
    公素俭约□功实佳古……
    封财费邽固……
    赵亿建造……(34)
    此篇碑文中太守的姓看不清。《后汉书》中名“福”而时代相近者有汉顺帝永和六年(141)任北地太守的贾福,《西羌传》永和六年:“罕种羌千馀寇北地,北地太守贾福与赵冲击之,不利。”(35)其下距和平元年仅九年,由北地迁汉阳,地亦相近,且汉阳当时也是防卫诸羌之要地,以太守之职平调的可能性大。但无他据,仅供参考。
    二是由西和县委、县政府策划,西和县文联负责同志宁世忠等编印的《话说仇池》一书,其《人物》一辑,第一篇为《汉代辞赋家赵壹》,其第一段云:
    从西和县城沿公路南行二十余里,距公路不远有一个村庄叫赵家河。平川开展,河水北流,是一块田良池美的好地方。这里,据传就是东汉辞赋家赵壹的故乡。农业学大寨的时候,村民们挖出了一块墓碑,碑上清清楚楚写着“赵壹之墓”。村里的头头以为坏了祖坟,人不知鬼不觉把石碑悄悄深埋地下,并告诫今后决不能泄露。后来,消息稍有走漏。关心地方史的几个人便去打听,村民们异口同声加以否认,后遂无问津者。墓碑的重见天日只好再待他年,事实却再一次证明了民国《西和县志》的论断:这里确是赵壹长眠的地方。(36)
    因当时我已不在西和,详情不知。民国三十六年朱绣梓撰《重修西和县志》卷9《耆旧上·群材》有《后汉赵壹传》,完全照录《后汉书·赵壹传》,唯省去了《刺世疾邪赋》,而于卷11《艺文志上》录赵壹《谢友人书》、《穷鸟赋》、《刺世疾邪赋》、《报皇甫规书》四篇。又其卷10《选举·历代征辟表》第一栏,文曰:“赵壹,后汉光和年间,举郡上计名动京师。后十辟公府不就,终于家。有传详上。”(37)其说也来自《后汉书》本传。清康熙二十六年《西和县志》和清乾隆三十九年《西和县志》均未叙及赵壹;宋张士俭《西和州志》19卷,明代佚名《西和县志》两卷,今已佚,无从考察。朱绣梓为西和饱学之士,然文中未引及其他材料。
    东汉汉阳西县一般书中言在天水西南。“汉阳”,顾名思义,在西汉水以北(38),西县治地在今甘肃礼县东部西和县北部两水交汇之处(39),其范围应包括今礼县东部、天水秦城区西南、西和县北部之地。西汉水在礼县东部南流,又折而向东,入西和县境南部,直东于成县、康县之间东南流入陕西。则西和其地归汉阳亦有据。据此,则赵壹出生地在今西和县境内也有可能。但当时挖出的碑文我并未亲眼看到,所以也不能表示什么看法。最后的结论,只有等以后新的发现。
    以上只是提供这一线索,以便后之关注此事者多留心而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