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100多年前,思想家卡尔•马克思曾经预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神话必将成为明日黄花:“在罗伯茨公司面前,武尔坎又在哪里?在避雷针面前,丘必特又在哪里?在动产信用公司面前,海尔梅斯又在哪里?”[23]如今一个多世纪过去了,相信科学魅力的人们并没能见到神话的消亡,相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和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推进,神话借助大众媒介的力量,传播得更加广泛、迅捷。 本文以中国神话为考察对象,分析了神话主义在当代电子媒介中的三种主要承载形式——动画片、真人版影视剧和电子游戏,并将神话主义的文本类型划分为三类:援引传统的文本、融汇传统的文本与重铸传统的文本。论文指出:神话主义不应仅被视为技术发展、媒介变迁的产物,作为当代大众媒介制造和传播的对象,它的生产与中国当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语境密切相关;神话主义尽管与以往的讲故事艺术不同,但也富有特殊的艺术光晕。 在梳理电子媒介中呈现的神话主义时,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神话的顽强生命力:诸多神话形象、神话母题和类型,反复出现在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和电子媒介之中,形成“超媒介”形态的文化传统。透过新媒介的形式,观察这些既古老又年轻的神话主义现象,既可以看到根本性的人类观念的重复出现,也可以洞见当代大众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复杂图景。 马克•本德尔在谈到“以传统为取向的文本”时,主张对此类文本不应该“弃之如敝履”,而应该将之作为杭柯所谓的“民俗过程(Folklore Process)”的材料,置入整体的表达传统中加以研究。对待神话主义的态度也应如此。神话主义无疑是神话传统整体的一部分,其产生与口头传统和书写传统密切相关,其传播也对口头和书写传统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神话学者同样不应该轻视神话主义,而应将之植入神话传统的整体脉络中,置于神话完整的生命史过程中,加以细致的考察和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