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在世界舞台上把中华文化讲清楚——尼山论坛组委会座谈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2014年01月2 许嘉璐等 参加讨论

    探求不同信仰下的人类共同伦理
    不同文明与信仰的开放交流与和平互动是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中国道教学会副会长张继禹对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蒋坚永认为,兼收并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儒释道兼容并包、和谐共融的文化品性,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多元宗教和文化的包容共处,使得我国的宗教与社会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以及宗教内不同教派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滋养、和谐共生、共进共荣,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独特而绚丽的篇章。
    当今世界国际格局正处在深刻变化之中,不确定因素大量存在,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在人口大变动、文化大交流中,宗教文化多元趋势加快,各种不同宗教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日益频繁。以宗教为背景,有宗教因素参与其中的矛盾和纷争不断,宗教集团主义活动猖獗,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儒释道文化中“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包容开放精神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光耀古今、启迪未来,足以为时代之鉴、世界之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正在积极筹备的第三届尼山论坛确定主题为——不同信仰下的人类共同伦理,应该说是契机切理。国家宗教局将认真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新的努力。
    学诚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演进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在与外来的文化相互碰撞,不断吸收它的精华,进行过多次创造性的转化升华;另一方面,也为外来文化本身的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中国本土的儒道二家,以其对世人社会和人类的洞察,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所特有的机制。佛教和平地传入中国,并成功地融入中华文化,与儒道一起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就是最好的例证。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当前中国的社会道德建设是急需加强的,人们被骗偷不断,花样翻新,黄赌毒、假冒伪劣在一定程度上泛滥,致人伤残的恶性案件也时有报道。更令人忧心忡忡的是,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互不信赖,“各扫门前雪”的心态有着蔓延扩大之势。所以我们应该以开放坦诚的态度,来探究这些乱象背后的根源,同时深入研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扬长避短,使中华传统文化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发挥它应有的价值与作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就在于重视信仰和伦理,使个体可以从中找到对人间的终极关怀,通过对个体的反省和对传统文化的体认,践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会变成自然而然的追求。信仰是人的性格当中一种稳定的力量,有信仰的人,会从内心自发地规划约束自己。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必须有法制的健全,更需要信仰伦理的支撑。
    张继禹认为,习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不言而喻,这其中也包括如何发挥道教的作用。道教以尊道贵德为宗旨,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意义。其中,诚信忠孝既是儒道两家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我们道教学仙、修道的基本。秉承诚信忠孝的原则,不仅有利于社会仁人道德建设,而且有助于自身的性命修持。要实现诚信忠孝,从道教来说就是要少私寡欲。《道德经》告诉我们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这里的“知足”实际上是对人的适度欲望的肯定,而“不知足”则表示对无限膨胀欲望的否定。道教少私寡欲的原则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和谐发展的平衡,应该说可以为当代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借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