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文体 刘勰探讨每一类文体,都追根索源到极远处,与中国先民久远的诗性文化生活联系起来。从先秦元典到《文心雕龙》,“文”观念的萌生、发展到成熟,大体上形成神文之文、人文之文和文学之文三个阶段,并相应具有万物皆有文、丰富的人文世界和文学自觉三大特质。《文心雕龙》秉承中国礼义文化的基本精神,以礼立体,以礼论文,是中国文学伦理学的早期发展形态。中国诗歌早期观念的发展经历从“国政”到“教化”再到“言志”三个阶段,分别涉及原始宗教、伦理道德、个人性情三个维度,功能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有序展开,《文心雕龙》较完整地呈现了中国诗歌观念的早期发展。 刘勰在总结前人观念成果的基础上,对乐源、观乐、乐教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深刻见解,勾勒出中国声乐发展从“为天而乐”到“为心而乐”的早期脉络。刘勰认为,赋的起源与早期的宾祭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赋体几个方面的文体特征都源于这一宗庙活动。祭祀实质上是与神灵进行精神对话的过程,而祭祀文则是“引神之作”,这类特殊文章要向神灵传达出主祭人的诚敬之心和祈求之意。受祭祀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学有着鲜明的现场感和仪式性。《文心雕龙·铭箴篇》是中国铭文化的早期专论,以此为中心解读相关资料和文字,可以对铭文的源流、功能与文体特征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中国文化重视生养死葬,在一系列繁文缛节背后,渗透着沟通人神、穿越生死两界的诗性观念,彰显出中国文化注重人文关怀和人伦温情的文化品格,也体现出中国人生荣死贵、生卑死贱的伦常等级观念。《文心雕龙》中《诔碑篇》《哀吊篇》就体现了刘勰对传统中国丧葬文化基本精神的理解,以及对悼念类文章语言形式的基本要求。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久远,有关叙事的思想也很丰富。 《文心雕龙》在叙事学方面有一定建树,其叙事思想代表了中国叙事学的早期形态。作为商周以来的两大知识系统,王官之学和诸子之学并行不悖,在刘勰看来,诸子之学对经学起辅助作用。从对子书的推崇及其人生志向来看,刘勰是想把《文心雕龙》写成辅佐圣人之学的子书。受浓厚的诗性文化传统影响,中国早期的行政文书有着鲜明的诗性文化特质。《文心雕龙》对中国6世纪以前的行政文体都有所论及,其中有制、诰、策等下行文,以及奏、章、表等上行文。公文的文字表述要体现对天威君命的敬畏顺从、对君臣之礼的谨守,这些都是诗性文化遗存的具体体现。战争是国之大事,文章之用关涉军国大业,《文心雕龙》总结了6世纪以前的战争檄文,为其作了较早的理论总结,是中国军事文学理论的早期形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