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排行榜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某些中小学习惯于按照成绩给学生做排行榜,更有专门的研究机构给大学做排行榜,经济方面的排行榜就更多;现在好了,唐诗也有排行榜了——这就是新近出版的《唐诗排行榜》(中华书局2011年9月版)。 任何排行榜都必有事先设计好的工作路线或曰排行标准,怎样给唐诗排名呢,本书前言介绍说,他们是根据四个方面的数据来决定的:“为了统计唐诗在后代传播接受过程中的关注度,我们采集了四个方面的数据:历代选本入选唐诗的数据,历代评点唐诗的数据,20世纪研究唐诗的论文数据和文学史著作选介唐诗的数据”。这些数据分别占有不同的权重,而且还要根据若干非常复杂的数学公式作标准化处理 陈海霞——前言中开列了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腰封上也特别印出了这些公式),我完全看不懂,只好相信这些肯定是有道理的科学的。如此这般地统计下来,就得出了唐诗中关注度知名度最高的一百首诗。 《唐诗排行榜》的正文,就是对这一百首诗的排名次第及其数据依据作出介绍,同时又有关于这些诗的注释和解析,这样实际上形成一个新的选本,只不过选取的依据并非本书作者对这些诗之思想和艺术成就的见解,而是由那些数据综合计算得出的分值。这相当于由有资格的选民投票选出来的代表,虽然未必就是最好的,却是人们最为关注并且认可的。这样自然很民主,而选出来的也确为名篇、好诗。 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文学,不失为一个好点子,也颇令人耳目一新。大约因为作者们在设计和计算方面花了大量的工夫,也有很好的说明;而关于诗的注释和解析倒似乎比较庸常,新意好像不算多。又历代选本入选唐诗的数据在作者们的计算系统中占有一半的权重(其中又细分为古代选本占60%,今人选本占40%),影响于排名者甚巨。这让我想起钱锺书先生在《香港版<宋诗选注>前言》里的一段话: 一切这类选本都带些迁就和妥协。选诗很像有些学会之类选举会长、理事等,有“终身制”、“名分制”。一首诗是历来选本都选进的,你若不选,就惹起是非;一首诗是近年来其他选本都选的,要是你不选,人家也找岔子。正像上届的会长和理事,这届得保留名位;兄弟组织的会长和理事,本会也得拉上几个作为装点或“统战”。所以老是那几首诗在历代和同时各种选本里出现。评选者的懒惰和怯懦或势利,巩固和扩大了作者的文名和诗名。这是构成文学史的一个小因素,也是文艺社会学里一个有趣的问题。 照这么说,以选本录入的数据为最吃紧的根据来排名,虽然看上去很民主,而其实问题也不少。这是任何数学公式大约都不能解决的大难题。 中国人喜欢跟风而进。有《水浒传》就会有《新水浒传》,有《小二黑结婚》就会有《小二黑离婚》。《唐诗排行榜》初版就印两万本,其他古代作品的排行榜大约也快要问世了吧。这未必是一个让人兴奋的预测。
责任编辑:孙宝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