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纪念日。前些日子,由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上海鲁迅纪念馆等联合主办的《鲁迅是谁——纪念鲁迅先生巡回展览》在上海松江大学园区展出,引来松江大学园区各院校师生前来参观,触摸鲁迅先生生平的点点滴滴,和鲁迅先生进行一次心灵上的对话和情感上的交融。 记得15年前,鲁迅之子周海婴写了题为《鲁迅是谁》的文章,而引起很多人对怎样全面而正确地认识鲁迅和鲁迅精神的一番思考和讨论。见仁见智,至今还难有定论。 我对周海婴先生在《鲁迅是谁》一文中对鲁迅思想与鲁迅精神所提出的一些新的认识和概括颇有同感。周海婴文中提出:“立人为本”是鲁迅精神的灵魂。这可谓是对概括鲁迅一生及鲁迅作品主题的一句精辟之语。 鲁迅的一生,始终关注着普通民众尤其是底层民众的生存状况。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体现出了对底层人真正、深挚的尊重、理解、爱与同情和对当时那个世界深深的怜悯和忧患。时隔72年,在当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进程中,发扬鲁迅关注民生、“心事浩茫连广宇”的心系天下民众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鲁迅从青年时代开始弃医从文,决心以文艺来改造民众精神,揭发病苦,唤醒民众,并引起社会仁人志士加以疗救的注意和投入,以拯救整个民族。这就是在鲁迅作品中一以贯之体现的“治病救人救国”的立人为本写作精神和态度。在“万家墨面没蒿莱”的那个时代,鲁迅在他大多作品中始终将敏锐的目光和笔墨集中于普通民众和底层民众身上。他创作的很多小说及其典型人物,集中表现了底层民众的深重苦难。鲁迅以此来揭露现实的黑暗,促进民众的觉醒。 笔者小时候从语文课本中熟知的鲁迅作品《一件小事》,塑造了一个善良、淳朴、坦诚的人力车夫形象。车夫能够从良心出发,承担起并不属于他的过错,“我”却急于摆脱被撞倒的人。通过对比,反衬了“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自命清高、自私和漠然。鲁迅对知识分子人格的自我审视与毫不留情的批判,至今还很有现实观照意义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