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晚清以降的近代社会,中国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为文人士子结社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虽然封建社会走到历史尽头,古典文学不免处于边缘状态,但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社团史上最重要的发展期。晚清近代文人结社也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现代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呈现绚烂文学图景 从社团史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文人结社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滥觞、发展、兴盛与衰弱。如张涛、叶君远《文学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人社团》所云,先秦时期虽无文人社团,“却孕育了后世社团的生成因子”。文人聚会结社滥觞于东汉末年,曹氏父子凭其威望与号召力创“南皮之会”,写诗论文,相互切磋。西晋时期,石崇招募文士,时相唱和,昼夜游宴,相率赋诗。皇亲贵戚凭借权势组织文人聚会一时蔚为风气。与此同时,结社雅集亦逐渐在文人群体中流行,文人相互扶持,同气连枝,后世遂有“竹林七贤”、“竟陵八友”。然而,这些文人之雅集隐约表明他们政治上的立场相近。 真正具有纯粹文学性的社团当始于中唐,尤以白居易与友人创立的“香山九老会”为代表,吟诗唱和,风流蕴藉,影响颇为深远。宋末元初,月泉吟社开启了招募式文人结社,规模宏大,不少遗民文人自觉加入。总的来说,唐宋时期属于中国古代文人社团的发展期。明清以后,文人结社的条件愈发成熟,江南经济富足,安逸的生活环境为结社创造了条件,故文人结社此起彼伏,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社团的兴盛时期。 晚清以降,中国社会危机重重,然而文坛上却相继出现两百多个旧式文人社团,呈现出绚烂的文学图景,对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文人结社终究随着古典文学的式微最终偃旗息鼓。值得注意的是,新文化运动以后,旧式文人之“抱团”,在最大程度上延缓了古典文学之衰颓,也为当代文坛旧体诗词结社保留珍贵的“星星之火”。 记录社会历史风云 从文化史的角度看,文人结社不仅是文学现象,亦是社会发展史上重要的历史现象、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对于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等颇有意义。晚清近代文人社团通过诗、词、文的创作记录了近代社会风起云涌的历史事件,有助于从细节上深入了解彼一时期的风土人情、精神思想和社会心理。孙宜学《社团研究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意义——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史〉研究书系》称:“文人社团,实际上就是现代知识分子寻找到的一个可以重新发挥他们的精神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新岗位。”如广州越台词社张维屏《三元里》等诗词创作,歌颂了三元里民众英勇顽强地抗击英军;咸丰年间福建福州谢章铤组织的聚红榭词社有几次社课以“闻警”等为题,反映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入侵沿海的紧急战况;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王鹏运等人的《庚子秋词》艺术地反映了统治阶级的仓惶出逃以及京城百姓所遭受的灾难,等等。 不唯如此,文人社团从结社方式、社课题目、社员结构等角度窥探文人的内心世界。如嘉道年间苔岑诗社的清闲雅逸,宣南诗社成员的积极向上、革除弊制,光绪福州瓠社成员的忧伤自怜,九秋词社、桐荫诗社、碧湖诗社、上海鸣社、福州支社、北京著涒吟社等忧时愤世,上海超社、小罗浮社、冷社、天津城南诗社、陶社、吉林松江修契社、南京丹山十才子社的自放其意等,都是晚清近代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颇具文化史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