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陈祖德先生的阅读视野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读书周报 高立志 参加讨论

    第一次拜望陈祖德先生,着实吃惊于他大客厅的两面墙,作为棋坛名宿,竟有这么丰富的藏书。其中一堵墙,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鲁迅全集、傅雷译文集、莎士比亚全集、雨果文集、巴尔扎克全集、列夫·托尔斯泰文集、屠格涅夫全集等,非常气派。人文版世界文学名著、上海译文版二十世纪文学丛书、漓 江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丛书很齐全。我怀疑这些书是人家送的,其中拉格洛芙《古斯泰·贝林的故事》、阿莱克桑德雷《天堂的影子》等在大部分图书馆都没有收藏,另有卡夫卡《城堡》、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等,这些作品和传统教育的知识结构并不很吻合。
    一个六十岁的人会很欣赏很现代或后现代的作品吗?陈先生说自己什么书都读,但自己最喜欢的仍然是古典作品。即使很坏的书,读读也无妨,了解些事情,多明白些道理,总是好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陈先生喜欢在机场顺手买几本书。当他到一个地方,尽量抽出些时间多看看,多走走。他说,“我总感到自己的知识含量不够。我要借这些机会,来补补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一再叮嘱年轻的棋手们,“我们的经历往往比较单纯,很小就开始下棋了,不能和大部分孩子一样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多看报,多看看身边人们的生活,这个世界的一些大事都需要了解。以此增加分析问题的能力,成就丰富的人生和厚重的品格。首先,作为人,不该那么浅薄,是吧?再者,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对我们下棋肯定有利无弊。棋,是大脑支配的艺术,棋的境界就是人的境界。”这有些禅宗的味道,让我想起庄子,他在砍木头、捉知了、宰牛等很土很土很形而下的活计里透悟生命的底蕴和生存的意义。
    而陈先生自己不大喜欢庄子,他偏爱有力量、有气势,催人奋发的刚健的作品,“我的爱人以前喜欢看琼瑶,软绵绵、甜歪歪的,纯粹消磨时间嘛,我老是给她讲道理,琼瑶有什么好?后来她也不喜欢了。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问题。”
    陈先生的绝大部分书,都是他自己一本本买、一本本读的,谈到自己终于买齐了巴尔扎克,陈先生那自得的神情俨然是获得第一份大额压岁钱的孩子。他读书之多,见解之精到,让我惊讶、惭愧——
    “雨果和杰克·伦敦的书都好,不单是小说,诗歌、游记也令人着迷,”陈先生说,“那种博大的人道关怀和强烈的生命意志给我们勇气,引领我们不断向上。他们的每部作品我都读好几遍,不仅自己读,还推荐给我姐姐和朋友读。中国没有这样的作家,也没有这样的作品。”“川端的作品很美,很细腻,他和泰戈尔都是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我们现代作家没有获奖不能仅仅归咎于意识形态。鲁迅文学作品太少,他杂文好,但国外的人是无法领会的。老舍、巴金好作品就是一两部,沈从文也不符合获奖的条件。我们小说写得不好,因为没有传统。古人不重视小说创作,小说家言,很轻视的口吻,像《水浒》作者都搞不清,有没有施耐庵也不知道。”
    陈先生喜欢读传记,他崇拜拿破仑,读所有自己能寻到的拿破仑传。《大卫·科波菲尔》和《马丁·伊登》也都有自传的性质。杰克·伦敦和马丁·伊登一样,不断超越,最后自杀身死。杰克·伦敦感到自己会比托尔斯泰写得好,这就给他前进以动力,最后他发现自己终究不如托尔斯泰。一个执着于理想主义的人,一旦发现自己一辈子的追求破灭了,中止生命是很自然的选择。
    “托尔斯泰、莎士比亚、歌德的作品,都是顶尖的世界文学名著,既然是时间拣汰留下的名著都是必读的了,包括我们的唐诗宋词和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陈先生说。
    读书,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桥梁。陈先生家学令人歆羡,他和姐姐陈祖芬、弟弟陈祖言在各自领域均卓有建树。爸爸对姊弟仨的读书督得很严,他是教师,每天早上上班前给孩子读一些诗文,晚上下班就要求他们必须背出来,好多作品是很长的,例如《琵琶行》《长恨歌》等,陈先生说,当时感到很辛苦。现在,陈先生非常感激父亲教会了自己读书和下棋。
    和陈先生聊书,他最为珍视的是围棋方面的。他指着很高的几排围棋杂志说,“世界上只有这一套是全的。”他的《藤泽秀行全集》等有藤泽的亲笔赠言。日文和韩文,我斗大不识,但吴清源、阪田、大竹、林海峰、刘昌赫、李昌镐等名字还是辨得出的。他整个一面墙都是关于围棋的书,包括很多线装书和古本。
    了解陈先生的读书生活,也就能更好地理解陈先生自己写的书。陈先生是有丰富阅历的人。他早年得到顾水如、王幼宸等老一代棋手的栽培,得到李济深、李立三,陈毅的奖掖,周恩来、邓小平、方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几多关照。他说,“我的成长史就是中国围棋的发展史。”他在长棋的最佳年华遭遇“文革”,十年后,当他以昂扬的精神姿态,准备迈向事业的颠峰的时候,命运的冷枪击中了这位顽强的人。他被诊断为癌症,几次手术在死亡的边沿盘旋,他对自己能活多久没有把握。他正巧读了一本书,作者中江兆民,他同样身罹癌症,被告知还有一年半的活期。这样,中江为了最大地丰富这有限的生命时光,写了这本在日本思想史上非常显赫的文字,取名《一年有半》。人活着,是要留下脚印的。
    这样就有了一本《超越自我》的书。该书一经发表,影响远远超越围棋界,作为生活励志书,被广为阅读。陈先生获得了中国的保尔、中国的海伦·凯勒等称呼。他收到飘雪般的来信,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大量来信。也许是关怀的力量,也许是天道酬勤,陈先生说他意外地活到了今天,还带着中国围棋走过了这超越想像的二十年的发展。
    世界图书日前夕,陈祖德先生抵沪,本报专程采访了这位有“中国的保尔”之称的爱书人。在采访中,陈祖德先生欣然为本报第1000期题词:“多读好书终身受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