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陈染:与文学一起成长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 采访人:汉文作家 参加讨论

    问:作家出版社最近推出了你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插图经典本。多年来你一直被评论界认为是严肃文学领域最具叛逆性、实现了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作家,非主流 特点为人瞩目。《私人生活》的广泛影响和所引发的激烈争议也使你成为“私人化写作”的肇始者。你怎么看?
    陈染:借出版《私人生活》插图经典本之时,我想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和心理历程。我把它当作一首青春的挽歌,一次青春祭奠。
    问:据作家出版社有关负责人说,各地经销商十分看好此书,其订购量超出出版者预先的估计。
    陈染:图文本是第一次出版。书中插图是著名女画家申玲所作,画面浓艳、现代、变异,具有强烈的超前意识和视觉冲击力。
    问:你最近在忙些什么?
    陈染:写一些短篇小说和散文。其他的……记得林语堂先生有一个说法,他说人的一生无非就是这么几件事:名、利、色、权、趣。我现在差不多就活一个“趣”字。当然会有一些“趣”之外的事物,但我不太往心里去,也就轻松起来。活到这样的年龄,愈发体会到“顺应”这个词的智慧,这里的“顺应”不是指对于外部的什么力量,而是顺应由内而来的天性。我觉得这是对生命对人性最大的尊重。
    问:你是80年代出道的作家,能不能谈一谈这些年的成长?
    陈染:有一句话说,年龄愈大就愈能懂得灰色的价值。这当然不是指衣着等外在的颜色,而更多是指人的思想方法之类的一种为人处世的基调。我很想用颜色这种比拟的方式来阐释生命以及心理的成长。
    我20多岁时喜欢黑色,那种绝然的黑色。那时,正是偏执叛逆又多愁善感的年龄,一棵冷冬里荒凉的秃树,也会使我感怀神伤,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死亡的气息。它是一株树,但它又不是一株树,它和我们的生命有着息息相关的蓬勃与陨落、生机与凋敝的联系。同样,有时走着走着路,忽然遇到一截此路不通的幽径,也会使人感到人生到处都可能遭逢屏障,遇到埋伏着的陷阱,存在着让你走不通的死胡同。还有时候,我们和一个貌似有知识的熟人说话,我们述说了一个想法,然后他或她便附之以拼命的点头,并接过话茬表示理解,还按捺不住地深入阐发我们的意图,可糟糕的是,他理解的和表达的与我们的意图完全相反,这种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荒唐无比,甚至会扩展到普遍的人际关系,觉得这种泛泛的人际间的纽带简直就是一根多余的枷锁。
    问:用颜色来比喻的确是新鲜的说法。记得你曾经说过,你20多岁的时候,十分偏执。这可能也体现在你的作品中吧?
    陈染:是的。那个年龄,我头脑里的颜色是黑色的。黑色是一种冷,一种排斥,一种绝对;黑色甚至是否定,是拒绝,是抗议;它体现的是一种不同流、不睦群、不妥协以及愤世嫉俗的反骨和叛逆。黑是怀疑论者的眼神,是——我不相信,是没有退路的脚步,是对世界的敌视,是敢于伸向死亡的手臂。说到底,黑,是青春的颜色!《私人生活》就是我的“黑色”的产物。
    问:那么,你现在是怎样来理解生活呢?你的作品是不是也由此而产生变化?
    陈染:肯定有变化。还是用颜色来说吧,走过了青春,便再也没有权利执迷于绝对的黑色了。现在,灰色成了我喜欢的一种生命颜色,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学。
    灰比黑隐蔽一些,内敛一些,朦胧一些,低调一些,不像黑色那么硬,那么鲜明刺眼。灰色更有弹性,它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但灰色决不是灰心丧气,悲观失望,它甚至比黑色更有潜在的力量。
    问:具体地说,你所指的灰色是什么呢?它和你的作品有什么具体的关联?
    陈染:文学作品所能够达到的高度,肯定是作家的境界决定的,当然还有其他的艺术方面的要素。我这里说的灰色只不过是一种非常感性的比喻而已。我觉得,灰色就是你不理解一件事,但是觉得它不一定没有道理;灰色是不再年轻气盛、放纵恣肆地随便说话,甚至连眼睛和脸孔都不轻易泄露你的意图;灰色是越来越深地埋藏了个性,埋藏了表情,甚至干脆没有了脸庞,你让你的脸长在了心里;灰色是你真实的心理有时比你的外表孩子气,你趁人不备偷吃甜食的次数比想象的还要多,你暗自练习与想象中的妙龄女郎翩迁共舞,你有时简直就是个不听话的淘气鬼;灰色是尽管人生如梦不免悲观,不免晚景凄凉,但是力求活着的时候与命运和解,你依然有快乐的勇气;灰色是面临大的不公平时,那些小的不公平简直就是恩赐;灰色是在危机四伏的灾难面前,泰然处之的幽默;灰色是尽管如此,依然对生活说:是;灰色是恪守自己的同时,微笑着与对方握手言欢,甚至向你的“敌人”致敬;灰色是在险境中依然坚定,但并不急着赴汤蹈火,消灭自己,而是以守为进,迂回向前……
    总之,灰色就是不动声色,是包容大度,是一笑了之。人自身境界的大气自然会从作品中流出。
    问:但是,生活是复杂的,文学也如此。困境很多,很少有人一帆风顺。
    陈染:是啊。我觉得是这样,如果你被人误解了,能解释就解释,不能解释就不解释,日子还长,即使日子无多也不必惊慌,死不是结局,生命消失了理解依然继续,有些理解来得姗姗,来得遥远;你和家人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执起来了,你最好把架吵得短一点,如果不能很快和解,那就尽快离开现场,也不要忙着找人倾诉衷肠,赶快钻进大商城,把平日没舍得买的东西买下来,花钱慰劳自己有利于心情平静,然后你就会觉得其实天下太平,觉得没有矛盾的家才是不正常的;你去邮局取稿费,排了半天队好不容易前边就一个人了,可是他偏偏要汇款几万元,邮局人员要在验钞机下一张一张清点,还要用电脑处理他的一百多张汇单,若是十年前你准是掉头就走了,可现在你不着急,你拿出刚刚买的一本什么书正好从头到尾翻一遍,回到家正好免了做饭赶上吃饭;你的同事在单位的一场错综复杂的人际纠纷中,脚跟迅速地站到势力的一边去了,你不必恼火,恼火是世界上最无力的东西,你要想他不站在势力的一边他接下来那现实的路怎么走,很多时候势力的方向就是他的方向,也许,他心里还有另外一个后脚跟;朋友意外去世了,一些搁置半截的事情无法挽回,他的眼睛不再专注地望着你,他的嘴唇亦不再对你说话,你心里不相信,但是,你要相信他正在告诉你最后一件事——怎么好好活……
    问:这就是你所谈的“灰色”吗?恐怕没有人生来就是这种“灰色”的。
    陈染:是时间和经验把人磨炼成灰色。人不到一定的(心理)年龄,不会体味灰色的价值。
    问:你觉得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写作中,你能够实现你的“灰色理论”吗?
    陈染:当然,说的和做的往往有很大距离,说得好听却难以做到,对我来说是常有之事。我这里权当是对自己的希望吧。
    问:就文学而言,谁对你的影响最大?
    陈染:影响在小时候比较容易形成,而且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受影响对象。人长大了,就很难再从根本上受什么影响而变成另一个人。影响还会有,读书、阅历等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丰富、发展着我们的人生观,文学也因此而发展。
    问:能否谈谈您的家人?
    陈染:现在我的家庭成员主要是:母亲,已离休,她也是一个作家,我小时候受她影响很大;小狗三三,我对它疼爱如子,它的职业是“家庭保安”,我不想让它干什么,它乖乖听话我就知足了,可是,没办法,挡也挡不住,邻居的门一响,它就管闲事汪汪几声,给我“添乱”,等人家进屋关门了,它就以为敌人被它吓跑了,冲着我摇摇尾巴,洋洋得意,我只能成全他的“职业”。
    问:如果让你重新选择的话,你会做什么职业?会继续写作吗?
    陈染:我依然会喜欢文学,但不一定当作家。如果理性选择的话,我想我可能会做一个中医,业余写作。当然,我会写作下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