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称得上史诗性的作品无不具有时代的高度,有深刻的思想穿透力,有深透的人文情怀,有堪称经典的文学表达,有高尚的审美信仰,有恢弘的历史气象,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充分凝聚一个时代的生活、情感与精神。就像中国长卷画轴,丝丝入扣、历历如绘。因而它要求作家有睿智的头脑来充分地把握时代,用最深切柔软慈悲的人性去体验时代,更有坚韧的勇气来担当时代。 一名作家的个体成长、生命感受、艺术创作,都会与他经历的生活,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文学创作脱离了真实生活真实情感,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具有更高艺术品格的史诗的出发点也必须来源于此。 我们这个时代最真实确切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改革开放近40年,可谓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深刻的时代变化,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急速更动。可能头三个月被热捧的东西,后三个月就变成无人问津,甚至成为谬误。对每个人构成的挑战也不同。带给我们个人生活和心灵的冲击和震荡不可谓不大。 都说当代空前活跃的社会现实是作家最为丰厚的创作资源。一个前进中的时代,总是在不断弃旧扬新、激浊扬清、自省修复的,需要作家有胸怀气魄去认识和担待。但不能不看到,面对现实,很多写作者在看不清,理还乱的境遇下,不能客观判断分析,干脆采取躲避淡漠的态度,沉浸在个人的微小世界碎片化的描述上,不痛不痒或隔靴搔痒。这里写出的生活是个人小生活而非真实生活。 还有的缺乏客观直面时代的勇气,片面认为史诗作品、宏大叙事的评价标准即是“主旋律”(这里的主旋律是打着引号的)。庸附时势,两张皮,假大空的作品比比皆是。“史诗”很多时候是被当作口号喊的。另外则反其道而行之,看不到社会的进步,不能站在历史和世界的角度看待发展,以事易事,简单类比。打着批判现实主义的大旗,作品处处充满戏谑,通篇皆现暗黑、厚黑,忘记了文学精神创造的功能,缺乏人性观照。世界即使有极恶,但能捕捉在极恶中处处闪耀着的坚韧、无法被彻底摧毁消磨的善意,却更为难能可贵。这些认识阻碍了这个时代新史诗作品的出现。 其实,文学创作中,很多作家评论家有共识:写穷凶极恶,写吊儿郎当,写消极愤怒,比塑造正面形象相对容易。而能耐心写出可信服的人的温情、在家长里短抽丝剥茧中写出爱恨情仇却是需要功力的。 在此尤其要谈谈主旋律创作。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主旋律创作”这样的专有名词。在我理解,一个范围圈子内,是被赋予了更多语境的,将其另类化,是戴着有色眼镜的。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时代,若真能够恪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核心价值观,无论对于一个国家、民族、个体,都是普遍真理,都是进步的,也是我们写作坚守的真章要义,应该是更有力量的。崇尚表达自由的美国,文化作品的主旋律意识其实深入骨髓。我们看到的美国大片,很多都是输出美国精神所谓的主旋律影片。而我们现在一些主旋律作品不尽如人意,不能让人信服,简单化、脸谱化、概念化,只和写作者笔力修养未到有关,而和其他被赋予的理解无关。 能否写出史诗作品,考验的不仅是写作者对时代的认知和思辨、文化底蕴的厚薄,更有深切的情怀以及视野与格局的宽广度。史诗作品不仅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书写,还包括过去和未来。它不仅能符合这个时代审美要求,更应该坚守独立品格,是划时代的,它不仅是现世之书,更是未来之书,能经受未来的审视与检验,即便有时代的局限,也是瑕不掩瑜,恒久绽放光芒。 作为一名写作者,我很幸运有军人和航天人两重身份来参与和见证我们时代的发展。无论哪一个身份,都被我极为珍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