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十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上海文艺会堂参加“亦文亦史七十年,西厢桃花别样红———蒋星煜学术纪念活动”。主办方选择这个日子,大概是因为这一天是蒋星煜先生的生日吧?我有幸与会,忝陪末座,忽然想到:在蒋先生生前,我曾经用他的新书作为献给他的生日礼物,却并没有正正式式地为他贺过寿。今天我们这帮晚辈聚集在一起,给他老人家搞生日大派对,他在天上肯定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呢! 蒋星煜先生享年九十六岁,这本厚厚的大书在2015年12月18日那一天合拢了。我是他的资深粉丝,少年时代读他的两本小册子《海瑞的故事》《包拯的故事》,稍长读他在《青年一代》《舞台与观众》等报刊上刊载的历史故事新编,大学时代读他的史学专著、文史随笔,而他的戏曲史方面的专业著作,则是我在给他做责编期间系统阅读的。 我是1989年7月底进入出版行业的,供职的第一家出版社是上海辞书出版社,这是一家和蒋先生缘分颇深的出版社。蒋先生很早就参加了《辞海》“戏曲曲艺”的条目编写,我进社那会儿,蒋先生正在主编《元曲鉴赏辞典》,所以常来我所在的文艺编辑室交稿、谈事。我这个帮着老编辑抄抄《元曲鉴赏辞典》词目单的“新兵蛋子”见习编辑,连给老先生端茶递水的资格尚不具备,只能远远地向蒋公遥致注目礼而已。 2006年,曹正文老师主编的《百位名家谈读书》出版,上海书展期间有一个签名售书活动,曹老师邀请蒋星煜、邓伟志、叶辛、江曾培等名家出席活动。蒋先生那时已经八十七岁,自然得由我这个责编鞍前马后地接送。2006年8月10日,是我和蒋先生第一次正式见面的日子。那天中午,我早早地来到蒋先生家,还开心地收到一份见面礼———一本新出的《文坛艺林备忘录》签名本。听老先生的家人说,老先生刚刚因为心脏不适去医院住了几天接受挂水治疗,一诺千金的他尽管体弱,仍固执地要参加签售活动,家人也不敢违拗他。在去书展的路上,老爷子告诉我正在编选有关《桃花扇》的研究论文集,已经有十万字的样子了;同时打算修订自己的成名作《海瑞》。作为粉丝的我欣喜不已,自告奋勇愿意效劳。也许是过于激动导致我指路不明,出租车停到了展览中心南京西路的出入口,我和蒋先生的外孙扶着老人家顶着大太阳缓缓行走,老人家体力几乎不支,低声地问:还没到啊?我走不动了。好不容易到了现场,看到热情的读者,他又来了精神,给一些读者题写了“读好书,好读书”等句子,签了大概半个多小时才提前告退。在上海书展的历史上,蒋星煜先生也许是参加签售活动年龄最长的一位嘉宾。 隔天我打电话去问候,他毫不见怪,我也就此终于走近老人家,开始了我们之间差不多十年的合作,荣幸地成为他的最后一位“御用责任编辑”,也可以说是他一位不记录在花名册上的“编外研究生”。2008年初,老爷子的《海瑞》《〈桃花扇〉研究与欣赏》同时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后我先后为他编辑了《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西厢记〉研究与欣赏》《中国戏曲史钩沉》(上下册)《史林新语》《山水对人性的折射———蒋星煜旅游散文选》等著作的单行本。而八卷本《蒋星煜文集》的出版,是我们近十年合作收获的最大最美的果实;尽管出版的过程,既艰苦又煎熬,但回想一下还是觉得很过瘾,在我的出版生涯中,这套大书无疑是最有纪念意义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