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耳朵书房”探索书店营销新路径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王霖 参加讨论

    “今天我们所说的阅读,已经和过去的阅读不一样了,过去说阅读只是用眼睛看文字,而现在,我们还可以用耳朵听,我是敬一丹,让我们一起走进‘耳朵书房’。”那么,敬一丹口中的“耳朵书房”到底是什么呢?
    带着疑问,记者在郑州市购书中心8楼办公室采访了“耳朵书房”的创始人和负责人路毅,说起“耳朵书房”,他用一句话概括:“这是我们书店目前正在试验的项目,做有声阅读,比我预期的效果要好!”
    用脱口秀打造内容
    锁定职场受众
    随着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很多书店都开设了微信公众号,一方面对书店的重点图书和营销活动进行宣传和推广,另一方面通过每天的推送,增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与粘性。当下,为了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读者群消费习惯以及接受信息方式的变化,不少书店在新媒体方面铆足了劲。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微信平台粉丝量增长慢、推送内容阅读量不高、不能持续吸引读者关注等问题,也客观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路毅有着自己的看法:“目前大多数书店的微信公众号都是杂项内容推送,造成了读者难以对某个书店账号进行持续的关注。比如今天推送了关于孩子的教育内容,新手妈妈对此很感兴趣点开进行了阅读,第二天内容变成某本书的推介,她可能不感兴趣,就很难产生重复关注和阅读。”
    为了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在路毅的带领下,郑州市新华书店开始发力细分读者群,打造垂直内容的路子,这就是开设“耳朵书房”微信公众平台最直接的原因。他介绍说,“耳朵书房”主打有声职场阅读脱口秀,可以将其拆分为三个关键词理解。第一个关键词是“阅读”,作为一个书店,不管是在卖场,还是新媒体平台,最重要的就是传播阅读、做图书文化,阅读是开展所有工作的核心,只有把阅读内容做好做精,才能吸引更多读者。第二个关键词是“有声”,有声阅读这几年发展迅速,其方式适合忙碌的工作生活节奏,受到了年轻读者群体的喜爱。的确,互联网时代,碎片化阅读趋势越来越明显,平时需要浏览的信息和内容占据了太多的用眼空间,有声作为一种伴随方式,更方便读者接收信息。路毅团队有做广播的经验,所以脱口秀和音频的制作都有一定优势,做起来相对轻车熟路。第三个关键词是“职场”,这也是“耳朵书房”细分的人群类型和垂直内容领域。从目前的市场来看,职场人群对于这类信息的需求较高,有一定的购买和消费能力,他们对于阅读的需求也比较旺盛。“耳朵书房”所做的,就是打开职场群体市场,进行有效精准的受众积累,提升转化率。
    用最有效方式推广
    “IP”是未来之路
    “耳朵书房”开设于2016年,对比书店其他微信账号,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微信公众号来说,想要做得好,一定要起步早,占领一定的市场空间,后期的发展以及资源才会越来越好。但是,对于刚满一年的“耳朵书房”来说,目前的推广以及效果如何呢?从推广方式上来说,路毅认为“不图有新意,只求最有效的方式”。“第一,书店活动带动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度。郑州购书中心在举行活动时,在现场醒目位置放置‘耳朵书房’二维码,引导参加活动的读者扫码关注。第二,举办线下活动,打开市场。如与郑州当地企业和读书会组织合作,开展小型的沙龙活动,带动流量关注。第三,联合当地其他新媒体推广平台,进行内容的互推和关注。”
    谈到“耳朵书房”下一步的发展,路毅表示打造“IP”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据了解,耳朵书房目前的推送为“图文+脱口秀直播”模式,与蜻蜓FM、喜马拉雅等平台开展了相关合作。同时,也开始对视频内容制作进行了试水,以脱口秀形式打造属于“耳朵书房”的“IP”内容。路毅说:“孵化‘IP’是我们下一步的计划,微信公众账号本身的发展空间和玩法有限,但是一旦形成自己的‘IP’,就会拥有无穷的发展和想象空间,不仅能够为书店带来品牌效应,还具有资源吸附功能。这也将成为书店与外界的新连接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人员少、资源投入不够,是目前很多书店微信公众号面临的最大困难,“耳朵书房”项目也不例外。但路毅对“耳朵书房”的发展却一点也不担心,“‘耳朵书房’试验项目,让我们看到了书店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它的品牌效应还吸引了视频公司,想和我们一起做项目,并免费制作视频。‘耳朵书房’是我们在垂直内容领域的第一次尝试,相信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可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