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社会上生存,经受着来自职场、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寻求心灵抚慰成为必需,图书市场中的“心灵鸡汤”书籍和网络上的“鸡汤文”也应运而生。它们占据书店的畅销书架,流行于微信朋友圏,满足人们的减压需要和情感诉求。出版机构倾向于把各种书籍都扣上这样的书名,是为了吸引“鸡汤”读物基数庞大的需求者,“新瓶装旧酒”,以重新命名的方式把那些平时少有人问津的名家名作兜售出去。读者被书名吸引,看似是走近了名家名作,却带着品尝“鸡汤”的眼光去阅读,其实是与名家名作离得更远。 作为出版机构,不是经过遴选,把有价值的内容提供给读者,而是追逐时髦,迎合庸俗趣味,这正是目前图书市场上一种不健康的文化生态。一些出版机构只要找到了一种有利于文化产品营销的包装,同一个类型、同一种模式就被死守不放,同一种风格被过度开发和不当利用,接受者的口味由此变得单一,形成了长时间不加选择也没有选择余地的惰性消费。这给生产者带来了利润,为了这样的目的,一些生产者往往不去考虑提升受众品位、提供多元文化消费这一应尽的职责。 (4月11日 《中国艺术报》杜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