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印度尼西亚骈文举隅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谭家健 参加讨论

    编者按
    谭家健先生是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的老作者。1957年9月7日和15日,《文学遗产》连续刊载谭先生的文章:《略谈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共计15000余字。算起来,这已是59年前的事情了。新年伊始,我们欣喜地收到已经80岁的谭先生写就的这篇新作。这是多么好的新年礼物。就让我们将它作为2016年《文学遗产》的开篇之作吧!
    印度尼西亚,中国旧称爪哇,很早就有中国移民带去中华文化。长时期内当地华侨以汉字为书写工具,以文言文(包括骈文和散文)为主要应用文体,沟通华社并教育本族子弟。1729年出现华人私塾,1787年改称明德学堂,1901年开办中华学堂,1911年成立垅川华侨中学。民国成立后,爪哇各地华侨纷纷创办华文小学、中学,1919年,全爪哇已有各类华校200余间。1966年后,被迫全部停办,21世纪初陆续有所恢复。
    印尼华人之骈文,今所见最早的知名作者,是清乾隆年间放洋的罗芳伯。他是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生于乾隆三年(1738),中秀才后,考举人不第,1772年与同乡青年出海。从虎门启程,经琼崖、西沙、菲律宾,到达婆罗洲。当时婆罗洲的坤甸、东万律、沙捞越、山口洋各地尚未开发。芳伯在坤甸组织公司采金,与当地土著及侨胞合作良好。由于他有文化,有才能,具胆识,懂武术,能合群,得到各界拥护。当时已侵入印尼的荷兰势力联合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多次向坤甸一带进行武装侵略。芳伯领导当地华侨奋起抗击,打退荷兰侵略者。芳伯又联络苏丹酋长,东西拓展,势力日益壮大。苏丹将东万律数千里地面归他管辖,治下人口有十一万。芳伯根据民众意见,建立自治政府,民众推荐他为国王,芳伯不接受。各方商议,建立兰芳共和国:以坤甸为首都,推选首长为大总制,称罗芳伯为大唐总长,时为1777年,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雏形。尔后,芳伯带领民众,改进农业技术,扩大矿业,发展交通,建立学校,实行全民皆兵,保卫国家,民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提高。他曾作《金山赋》云:
    “盖闻金山之胜地,时怀仰止之私衷。地虽属蛮夷之域,界仍居南海之中。岁值壬辰,节界应钟。登舟自虎门而出,南征之马首是东。携手偕行,亲朋百众;同舟共济,色相皆空。予自忖曰:既从虎门而出,定直达乎龙宫。无何,远望长天,觉宇宙之无尽;下临无地,想云路之可通。真如一叶轻飘,飞来万里;好借孤帆迳达,乘此长风。时则从小港而入,舟人曰:金山至矣。但见满江红水,一带长堤。林深树密,渚浅波微。恍惚桃源仙洞,翻疑柳宅山居。两岸迷离,千仞岚光接翠;孤峰挺起秀,四围山色齐辉。几树斜阳,一溪秋水。兔魄初升,猿声四起。不闻牧笛樵歌,那有高人雅士?山穷水尽,潺潺之泉韵关心;柳暗花明,喔喔之鸡声盈耳。
    若夫地当热带,日气熏蒸。草木曾无春夏,人事自有旧新。黄金地产,宝藏山兴。欲求此中生活,须从苦里经营。虽云人力之当尽,实为造化之生成。至于名物称呼各异,唐蕃应答攸殊。沙寮依然茅屋,巴历原是金湖。或岩或山,上下设施一体;是担是荷,往来实繁有徒。嗟嗟!早夜披星,满眼之星霜几易;晨昏沐浴,周身之汗雨交流。由郎漾荡于胸中,乍分还合;刮子婆娑于水底,欲去仍留。幸黄金之获益,羡白镪之盈收。
    予也,材本鸠拙,志切莺迁。耕辛凭舌,砚苦为田。愧乏经商资本,惭非宿学高贤。假馆他乡,固既虚延岁月;奔驰道左,还期捆载凯旋。卑士作商,不惮萍踪万里;家贫亲老,常怀客陆三千。因而水绕白云,时盼望于风晨月夕;倘得堂开画锦,庆悠悠游于化日光天。嘻嘻!蛮烟瘴雨,损体劳神。岂无志于定远,又何乐乎少卿。远适他乡,原效陶公之致富;灯高作赋,实怀骚客之怡情。乃作歌曰:‘巍巍独立万山巅,云水苍苍自绕旋。如此好山如此水,蹉跎岁月亦潸然。’”
    “金山”即东万律山。因有金矿,故名。这篇文章,属于骈赋。第一段记录初到金山之印象,以写景为主。第二段简括开发金矿之情形,以叙事为重点。其中“由郎”即“游廊”,是淘金用的竹筛。“刮子”是将带金细沙及泥土刮入筛中的工具。第三段抒发数年奋斗的感受,纯属抒情。作者心情舒畅,视界开阔,气势充沛,对句多,散句少,常用四六,而少用典故。写作时间估计是在当选大总制之前。
    他还有一首《遣怀》七言诗:“英雄落魄海天来,笑煞庸奴亦壮哉。燕雀安知鸿鹄志,蒲樗怎比栋梁材。平蛮荡寇经三载,辟土开疆已两回。莫道老夫无好处,唇枪舌剑鼻如雷。”可与《金山赋》合看。
    据传说,1792年,坤甸河中有鳄鱼为患,芳伯仿韩愈《祭鳄鱼文》撰文驱逐鳄鱼,其文曰:
    “维年月日,大唐总长罗芳伯,谨以刚鬣柔毛,致祭于山川诸神而告之曰:伏以圣德巍峨,降祥必不降孽:神恩浩荡,容物先贵容人。曾以呼风唤雨,赐士庶之恩膏:岂其害物伤民,负苍天之爱育。芳也,遨游南国,职掌于斯,出入往来,类皆赤子。孰非藉诸神之灵,而维持调护乎?然闻之,乐民之乐者,必当忧民之忧;食民之食者,必当事民之事。兹我坤镇总长所辖,迩年以来,鳄类不安溪潭。壬子之秋,连丧吾唐人之三子。跋扈如斯,罪安可逭?或者曰,三子宜受其咎。然下民之命,应终于天,否则亦当受终于国法。断不忍以无辜之民,饱于鳄鱼之腹。值前日,又丧吾唐人。肆行鼓浪之间,利锋谁挫?威逞埠市之侧,爪牙孰拒?势必率诸同人,叩祷诸神之前,投以猪羊鸡鸭,而安鳄鱼之灵。鳄鱼有知,其听吾言:夫海之中,虾鱼之细,无不容归。尔鳄鱼各从其类,藏形敛迹,而徙于洋,庶不得与吾人杂处兹土也。如不听从,是目无吾人,且目无诸神也。伏乞诸神,大振威灵,率雄兵,挥猛将,尽起大队人师,以涸鳄鱼之港,必使种类不留,庶小民有赖,升平有象矣。”①
    韩愈的《祭鳄鱼文》是散文,罗芳伯此文有相当多的骈体句,去邪保民,态度坚决,限期离境,不得延误,措辞严正,文气酣畅,实为一封面向恶势力的宣战书。据说此后鳄鱼真的不见了。
    1795年,罗芳伯病逝,享年58岁。之后有十二位华人总长继任。1884年,荷兰殖民当局再度武装入侵,兰芳共和国苦战三年,不幸失败,为荷兰所吞并。
    对于罗芳伯的丰功伟绩,当地人民一直赞扬不已,至今还在纪念。有位同乡郑如薰应家人之约而作《芳翁懿行像赞》,其中写道:
    “翁居为愚西邻,无由一晤翁范,心甚歉然。犹得于耳熟之下,缕悉高躅,爰不揣固陋,窃效耳笔以扬徽云:缅彼哲人,芝兰其气。景兹良士,松筠其操。幼负岐嶷,旋弧早矢四方之志;长而贤达,树望不愧千里之驹。敦伦以孝友为先,接物惟刚直是务。英风遍布乎中外,义闻广孚于遐迩。择润山河,沛波光于亲故;诺重金石,耀丈夫之须眉。经霜雪者数十年,亭亭挺秀;历险夷者千百境,岳岳怀芳。业创贤劳,克勤克俭;永承令器,肯枸肯堂。欣翁之卓立兮,迪光于前;卜翁之禓址兮,克昌厥后。行将北厥荣旌,籍籍乎实大声宏,予叶德音而载赓。”
    郑如薰是罗芳伯同乡晚辈,乾隆三十二年(1767)举人。这篇画像赞对罗芳伯的崇高品德作精确的概括。除了开头几句,全部对仗,无一散语;且多四六句,选词古雅,语典贴切,显系骈文高手。
    为了纪念罗芳伯,今天婆罗洲的坤甸有芳伯墓园和纪念亭,东万律有芳伯中学,其故乡广东梅州市石扇镇的梅北中学有芳伯纪念堂。②
    下面依写作时序介绍几篇印尼之骈体碑文。
    陈立义《倡建牛郎沙里义冢壁记》,乾隆二十六年(1761),雅加达。
    “义冢之建,贩吧以来,四定厥基矣。掩骼已经百年,埋胔奚啻万骨。此我唐先世瘗旅之盛事,……而必为报,吾修岂仁而独让。现任列位甲百丹,济明为心,赈幽在念。存饥溺由己之痛,行立建及人之方。爰鸠同志,劝襄胜举。各捐……牛郎沙里,于是马巤可封,牛眠是卜。寒潮冲夜月,不作歧路之魂;怪鸟泣秋风,乌有无家之儿。……佥谋告成,勤石纪名,此盛事也。上以媲美前徽,下而垂泽枯骨,岂不与……之举,共尸祝于不朽哉!故为之略而叙之,以贻后人,知歌颂之所由来云尔。”
    此碑文有些句子残缺不全,但大意清楚。“吧”是华人对印尼的华语简称,有时亦称雅加达为“吧城”。“牛郎沙里”,是地名。“马巤”,指坟墓形如马颈脖。“牛眠”,俗称风水宝地。“甲百丹”,又译“甲必丹”,是英文头领之华译。不少华侨客死他乡,无地安葬,同乡同姓之人为之设立义山、义冢,俾有所归依。东南亚各地华人聚集之处,皆有义山及碑记。此文不全,作者生平亦不详。
    张煜南《棉兰关帝庙建造题缘芳名碑》,光绪十一年(1885),苏门答腊,棉兰。
    “常思物华天宝,山川华钟毓之奇;人杰地灵,庶汇著阜康之盛。夫砂湾居日理之中,不通海口,上至马山,右出哩令,左往笼葛,龙盘虎卫,水绕山环,正四时产物之圻,乃商贾辐辏之衢也。夫我华人经营斯地,士农工商,屡欢大有,无非藉圣德之覃敷,岁岁降祥于市井;赖帝恩以默祝,时时锡福于人间。若不降其祀典,何以奉答神庥?兹通商公议,即以砂湾下地购基,创建庙宇,奉祀关圣帝君,财帛星君、福德正神,新塑灵像,恭进香灯。则丰□□□,斯足增赫耀,而愈显威灵,亦荐享式凭,既上妥□明神,即永叨福庇。第思工非一木,术愧点[金]。独力难持,众擎易举。爰集同人,设立章程,募簿劝捐。伏愿仁人君子,当思百粤情联;□冀□信男善女,各抒诚意,踊跃题捐。慷慨之士,钱拾杖头;殷富之商,金流布指。将见裘成囊腋,瓦□□鳞。由是早观厥成,神人赖斯。赫赫英灵,表恩光于万古;虔虔礼乐。荐俎豆于千秋。从此为官者簪缨奕世,为商者紫标朱提。喜看海国咸宁允矣。泽普众信□□□庆□□□,福有攸归。是为序。光绪十一年己酉岁孟冬日梅城张煜南榕轩氏敬撰。”
    民间对于关羽的崇拜,由来已久,至清初而大盛,中国各地纷纷建立关帝庙,隆重祭祀。旅居海外的华侨,把关公信仰传播于异国,以求保平安,消灾难,赐福祉,东南亚各地尤甚。印尼的关帝庙很多,有的庙碑长篇大论介绍关公的历史功绩,如何义薄云天;有的碑记讲述关公如何威灵显赫,有求必应。这篇《棉兰关帝庙建造题缘芳名碑》,提到“日理”,今名“日惹”。碑文省略关公的介绍,详于山水环境的描绘形容和对捐助者的殷切期望;大多数句子整齐,对仗工整,用词考究,可见作者具有相当的文学功底。只是有些文字脱落残缺,句意不明,否则,骈俪之文学特质会更加突出。
    佚名氏《始建龙泉庙信善芳名录碑》,光绪十五年(1889),东瓜哇,庞越。
    “盖闻卜地崇神,世之超然;筑庙奉神,佛之崇祀。伏查陈府真人公,祖籍本潮广世也。幼年勤业,事母至孝。雁行有三,昆仲友恭。格有仙风之范,艺如其工之巧。造王宫于峇厘岛,立仙籍外南梦埠。然而神光之赫,谁不讴颂不辍。窃以庞越隅奇镇良稀,人烟稠密,商贾往来之地,舟车辐辏之区,山川秀茂,港湾优良。云从高岫,结翠(微)之景;风从根亭,扫不轨之兆。四时昭序,八节循环。真乃古今之奇区。即于同治四年间,蒙温宝昌公等……感沐鸿恩,佥商妥便,设缘募捐福户,卜地建筑神庙。愿筹向青彩云形龙地,倚沧海水泉滔(涛)声,因号龙泉庙。业即役驰赴外南梦,虔请主持前来庞越督建。公祖宝刹,巍巍尊大,赫赫称神,(内)外求祷,无不保赤为怀,遂定建庙。庙成,本拟砌石记存,不遂。遂于草率权书帖于壁上,不觉二十余载矣。恐墙损坏,建庙义举遗失,是以谅等细心改书于木板,而访教年高有德,咨询公祖始终底蕴,细心询问无遗。爰将前时捐献姓氏,谨写于此木板上,以招(昭)善信,则后世仁人君子,谁不好义于鉴前功庶。”
    此文前半段以骈句为主,后半段以散句为主,文字有错讹,语句欠通畅,但叙述大体清楚。峇厘岛,今称巴厘岛,是著名风景区,旅游胜地。庞越、外南梦,皆地名。从碑文看,庙主陈真人是一位道士,从广东南下印尼传道,得到信众崇敬,为之建祠立庙。从1865年到1889年、1928年、1978年、先后四次重修,可见影响不小。
    佚名氏《重建泗水文庙记》,光绪三十二年(1906),东爪哇,泗水。
    “先五洲而开化者,中国也。居中国而集群圣之大成者,尼山夫子也。夫子生周之季,道大不行于当时,而行于后世。且不徒华族也,彼欧西异种,景仰至教,谓能实力奉行者,即可致世界第一等之富强。而不知果行圣教,实足以统一天下,而使万国合同也,区区富强云乎哉!属者泗水华侨,深以不学华文为耻,奋然兴教,创建学堂,远近相师,金爪淋漓,盛矣乎!其普教育也,诚矣乎!其切师资也。然犹曰,文庙隘而不宏,无以表尊崇之至,而见亲炙之殷。发议将茄吧山文庙,光绪初年吴庐二公所募建者,改良旧制,拓大新模,佥请增地。于故地主大妈腰德泰郑公之令嗣,钦赐甲必丹泰兴君果也,敬圣具有同心,欣然许诺,无少吝色。既献宅六间,复捐千金盾,以为阖埠倡。吁!世固不乏好义之人,然如郑公桥梓者,真近代所希也。由是乃集殷富,筹款聚资,鸠工庀材,定基造址,虔心筑之,斧之凿之,黝垩之,丹臒之。经六阅月,厥功告成。巍巍峻宇,有阶有庭,有殿有楹,高门五列,大牗六局。临斯庙者,举欣欣然有喜色曰:而今而后,凡我华人侨居泗水,得以升其堂,而入其室,瞻仰乎至圣先师者,微郑君之力不及此也。谨将其事而为之记。”
    东南亚各国的文庙不止一处,皆为祭祀孔子而立。此文与前人不同的是,作者生当二十世纪初,颇具世界眼光,认为孔子之道不仅行于华族,还可以行于世界;不仅可致国家于世界第一等之富强,还可以统一天下。这是对孔子学说的极高评价。华侨们以不学华文为耻,奋然兴教,创建学堂。文庙既是纪念堂,也是教育场所。文章前半段以散体文表达上述观点,文风有些近乎梁启超的新民体,后半段以骈句为主,主要叙述改建文庙,扩大规模,得到甲必丹郑氏父子大力支持,从而使得文庙焕然一新;形容描绘,多用对仗,语言整齐,井然有序,在骈散兼用之文中属于上乘之作。“茄吧山”当是地名,“大妈腰”不知何意,可能是封号。个别句子不太好懂,或许文字有讹夺。
    佚名氏《天后宫乐捐碑》,宣统三年(1911)棉兰。
    “圣人以神道传教,能服天下之心;思王者以国社植基,能壮舆图之气。象懿铄哉!盛世规模,创于昔时,未尝不见于今日也。系夫天光普照,后德宏深。表齐圣而普恩威,作慈母而恢仁寿。如天后圣母者,其于往来商贾,远近居民,果经至诚所格,夫固感应而响,获福无疆。日里棉兰地,乃苏门答腊一隅。迩来舟车蒞止,辐辏并臻,士商云集,日新月盛,诚为南洋一大都会也。予不敏,忝膺职守,不[承]乏其间。举凡所以护佑华商,俾之利赖穷者,罔不悉心讲求,冀臻治理。因思天后圣母,布慈云于世上,航海者尽沐恩波;作生佛于人间,经商者悉被灵赐。自宜崇奉维殷,馨香勿替。爰集合埠绅商,筹建一庙宇之费,是以发缘薄,遍告同人。随意乐捐,俾德成乎巨款;同心共济,□能□於成功。行见庙貌事新,神灵在上。则他日民阜物康,胥沽乐利于靡涯;男妇平安,悉伏灾殃于何有矣。予上叨荷庭之知遇,下系苍赤之劝瞻。勉尽厥职,而承流布治者既久。去岁商之十二公司,蒙假与新□胜地一区,以建造庙廊,诚为浮嚣莫近,宏敞得宣。予不敢委以烦剧,力任倡理。谨议章程数则于后,所愿善商善士大发慈心,共成善举,此则吾所厚望焉。是为序。”③
    天后又称妈祖,传说为宋代福建湄洲岛人,姓林,10岁礼佛,13岁修道,曾从神仙受符箓,从而法力日增,常在海上施法救助渔夫、船工、商贾,活人无数。羽化升天,或示梦兆,或现红灯,庇护航海之人。人们感激,尊之为天后,意为海上最高保护神。沿海各地及台湾纷纷建庙纪念,祈求平安福佑。后来拓展到内地,重要水路码头亦多有建造。我的故乡湖南衡阳地处湘江中游,也有天后宫。至于东南亚各国,几乎无处不在,如著名的马来西亚吉隆坡天后宫,如今是重要旅游点。
    这篇《乐捐碑》,出自印尼棉兰当地一位华人首领之手。因为天后事迹尽人皆知,故无须介绍,只用十来句概括。下面讲如何号召绅商,发缘乐捐,集资建庙。叙述清晰,措词得体,格式与各种募捐之义相近。骈句占一半左右,文字有所脱落、讹误,选词造句似乎尚可推敲。
    序文不荐撰人,文末有曰“谨按天后宫,发起于榕轩张钦使大人昆仲。”可能出自张榕轩手笔。
    印度尼西亚的宗乡会馆、寺庙、学校史料中,诗文社团雅集和个人文集、报纸副刊,皆可能有骈文作品。现在还没有人收集,暂付阙如。
    (在采集和解读印尼骈文资料时,得到新加坡吕振端博士、马来西亚徐威雄博士、张惠思博士、中国梅州李强辉老师的帮助,谨志。)
    注释:
    ①关于罗芳伯的文章,参看李强辉《罗芳伯传略补遗》,载《梅北校刊》1990年版;张永和、张开源著《罗芳伯传》,雅加达,和平书局,2003年出版,第277~278页。两文互有异同。
    ②关于罗芳伯的事迹,参看黄玉钊《罗芳伯与兰芳共和国》,载印尼《泗水惠潮馆成立185周年纪念特刊(1820—2005)》,新加坡中央图书馆收藏。
    ③以上五篇印尼碑文,分别见傅吾康主编《印度尼西亚华文铭刻汇编》(新加坡南洋学会1988年出版)第一册第36页,第一册第82页,第二册(下)第846页,第二册(下)第696页,第一册第108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