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是“最幸福的事”,他愿为之用生命与时间赛跑 “你的爸爸是科学家,但你可别骄傲。”这是剧中黄大年的妻子对女儿的教诲。20来岁的姑娘不解其中深意,直到父亲这样告诉她:“我在英国搞科研,始终是个被追赶者。但作为中国人,无论你在国外取得多大成绩,而你所研究的领域在自己的祖国却有很大差距甚至刚刚起步,那你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满腔赤子情,一颗报国心。对于黄大年来说,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才是最大的成功,才是今生最大的价值。电视剧仔细描述了他回国的第一天。这一天何其漫长,从伦敦经北京飞长春,到了长春放下行李,黄大年就直奔吉林大学,“只要一张桌子”就投入工作,老同学打趣他“像是坐火箭回来的”。这一天又是何其短暂,短到科学家顾不上与亲妹妹吃顿家常便饭便一头扎进尚在翻修的办公室熬通宵,短到他发狠话“祖国的24小时最好都是白天”。 “我就是甩开膀子干活来的。”剧里的黄大年有这句台词。“小米加步枪”与导弹之间的差距,则是剧中黄大年归国时面对的中国地质科学与世界制高点的距离。作为全球不可多得的战略科学家,他的回国,一方面能让某国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另一方面,中国叩响“地球之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战略计划,也沉沉地压在他肩头。 剧中,黄大年为报考自己博士点的两位研究生安排了特殊的面试:到操场上与他比赛跑步。他说:“跟祖国的亲人们在一起,为报效祖国的同一目标奋斗,这是最幸福的事。”但要在短时间让中国的相关科研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有一场又一场硬仗等在前方,必须有过硬的身体素质”。 实际上,黄大年正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与时间竞速。为了让中国科研的相关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他从英国人眼中的“养生达人”摇身变为“科研狂人”,一心要用“五年撵上人家几十年的脚步”。电视剧中,他与孤灯相伴,他在电脑前啃个玉米权当午餐,他在自己主持的重大科研项目通过了评审的前夜服下速效救心丸,都只是他七年厚重时光的一处处缩影。 比起科学家的头衔,他更喜欢“人民教师”的称谓 电视剧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年轻人,他们是黄大年带教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也有他担任班主任的本科学生。剧中有个虚拟的人物李斯华,姑娘与黄大年一样祖籍广西。正因为她从小以黄大年为榜样,这才追随偶像的脚步考入吉林大学地质学院。剧里还有两位男生,“当下年轻人该追什么样的星,该放飞怎样的青春梦想,观众或能从电视剧里得到些启示。”剧中黄大年的扮演者丁勇岱说,“化人”也是原型人物本身最看重的一部分,他常说比起科学家的头衔,自己更喜欢“人民教师”的称谓。 “中国正努力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而这段并不平坦的进程需要几代人去完成。如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让文化与智慧长久地传承下去,值得每个人思考。”黄大年这段话,体现的正是他致力于培养国家高精尖人才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也是这段话决定了六集电视剧有很大半篇幅在描绘黄大年身为人民教师的点点滴滴。比如,他为自己的研究生特意申请了“茶思屋”以放松神经、打开思路;他又欣然接受大学“名师班主任计划”,成为本科“李四光实验班”的班主任,还自费为班里24名学生每人购置一台笔记本电脑。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首席科学家教起了本科生,很多人不理解,但电视剧借台词讲出黄大年的内心独白———“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因为他,一粒又一粒中国梦的种子在年轻人心头发了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