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子弟书目录与版本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崔蕴华 参加讨论

    子弟书产生于乾隆年间,至民国初年渐趋衰亡。其文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自盛行 之时起,有关子弟书的各种书坊及私家抄本就不断涌现。与此相应,子弟书的目录也因 各家所藏曲本不同而有变异。考察各家目录版本,不仅能综合出子弟书目,而且其中一 些散佚的东西也藉此保存,对于我们从整体上了解子弟书这门曲艺有很大的帮助。
    一、子弟书目录研究
    解放前,子弟书的目录众家甚多,而且均为抄本。这些抄本又可分为私抄目录及坊抄 目录两种。坊抄目录是清中叶以后北京、沈阳等地区的一些书坊雇人所抄的子弟书目录 ,主要以卖钱为目的,如“百本张”、“别野堂”等书坊均出了许多本的子弟书目录, 这在清末民初尤其为多。解放以后,许多学者、大家关注子弟书,且随着资料的不断增 加,为出版子弟书目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于是出现了刻本的目录,如傅惜华《子弟书 总目》。总之,子弟书目录版本数量较多,可划分为以下的类型:
     
    下面试分析各家目录情况:
    第一,坊抄目录
    子弟书目录以坊刻最为普及与著名。清中叶后,随着曲艺、戏曲活动的频繁,各种有 关书籍大受欢迎,许多书坊看中这一市场,雇人抄录了大量的曲艺唱本。这些曲本数量 甚伙,几乎涵盖了当时曲坛的所有重要门类。子弟书亦在其中。当时著名的曲本书坊有 “百本张”、“聚卷堂”、“别野堂”、“亿本刚”等等。
    1.“百本张”子弟书目录
    此目录最为普及,且版本较多。
    (1)百本张甲本:全书31页,单页五行,为光绪间钞本。共录子弟书293种。全书按回 目多寡排列,回目少者排列在前。标有每种书的售价及回数。现藏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 研究所。
    (2)百本张乙本:封面印章“别还价,百本张”,并写有“子弟书目录,六百”字样。 共32页,单页五行,共录293种。在《诸葛骂朗》与《随缘乐》之间,录有十种快书, 即《快书谤闫》、《快书淤泥河》、《快书打登州》、《快书蜈蚣岭》、《快书碰碑》 、《快书罗成托梦》、《快书血带诏》、《快书舌战群儒》、《快书草船借箭》、《快 书赤壁鏖战》。现藏首图。
    (3)百本张丙本:封面有印章“百本张,别还价”“住新街口菜园六条胡同百本张”。 书名上未写明是子弟书目录。该本共26页半,单页五行,共录子弟书253种。在《望乡 》与《夜奔》间有《硬书叹武侯》、《硬书郭子仪》、《硬书观水》3篇,《军营报喜 》与《黔之驴》间有《谛阎》快书一篇,在《二玉论心》与《顶灯》间有《秦王降香》 、《打登州》、《淤泥河》硬书3篇,《宁武关》与《昭君出塞》间有硬书《单刀会》1 篇,《庄氏降香》与《高老庄》间有硬书《游武庙》1篇,《意中缘》与《罗成托梦》 间有硬书《八郎探母》、《八郎别妻》2篇,《天缘巧配》与《碧玉将军》间有石派书 《通天河》、《青石山狐仙传》、《风波亭》、《救主》、《小包村》、《招亲》、《 包公上任》、《乌盆记》、《相国寺》、《七黑林》、《九头案》11篇,现藏首图。
    (4)百本张丁本:封面有印章“百本张,别还价”及住址“住西直门大街高井胡同路北 ”,书名题为《二簧戏目录,一吊二》,该书后半部分实为子弟书目录。此目录与百本 张乙本基本相同。只是因缺页而缺最后五种书目,共录子弟书288种。
    2.“别野堂”子弟书目录
    (1)别野堂甲本:封面有印章,共录子弟书167种,藏艺术研究院。
    (2)别野堂乙本:共录子弟书166种。注明回数及售价。封面无印章,藏于河北大学图 书馆。
    3.“乐善堂”子弟书目录。
    该目录为钞本。书长约16公分,宽12公分。前面有缺页;现存13页,单页五行,行列 书目两种,共录子弟书177种,在《秦王降香》与《风月魁》之间,著录有《快书打登 州》一种。每种书目均标明售价。现藏于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
    第二,私抄目录
    除坊钞外,清末以后各种私家抄录者亦不少,这些私家目录在参考坊抄目录之时,还 融入了自己对子弟书的选择趣味,带有与坊抄不同的文人气息。有些人对子弟书重新进 行了分类,有些还用日记体的手法写出所选目录的标准缘由。这些目录前人几乎很少关 注,但它的价值却不可低估,它体现出文人对通俗文艺的理解和感悟。笔者奔走于几大 图书馆,发现了一些散佚的目录,现将私抄目录展示于下:
    1.《绿棠吟馆子弟书百种总目》:
    此书名为《绿棠吟馆子弟书选》,藏首图。共二十一卷一百种,金台三畏氏著,稿本 ,其中在第一卷有小民居士的序及百种总目。年代为民国十一年(1922),在序言中,作 者的友人小池居士说出了编选此目录的缘由:“此曲人间无闻者久矣。金台三畏先生饱 学士也,悯古道之不存,惜前人之心血,效明臧氏元人百种曲之例,集当代子弟书百种 ,为书二十卷示余,余深喜先生之葆古存人与余志有所同也。”作者编录此书的目的可 谓用心良苦,欲与《元人百种曲》并驾而编成“子弟书百种曲”。其总目百种共分二十 卷。作者编录百种曲,目的与书坊本不同。金台三畏氏,本名不详,但为文人无疑。文 人自古便有喜古存书的雅趣。三畏氏在自序中便指出“盖此种词曲其中多属忠孝节义故 事,非若靡靡之音可以娱耳也。倘过数年无人过问特恐广陵散不复在人间矣。”“嗟夫 焦桐难辨古调不弹,余搜辑此收非敢谓保存国粹,然抱残守缺,亦好古者所不废也。” 可见编辑都具有很强的保存国粹的文化意识。这种书目已成为文化意识的自然流露,流 淌出知识分子对中华文明的汨汨深情。
    2.《子弟书目录》
    现藏天津图书馆,每篇目之后标明回数及所在卷数。其收录子弟书329种,可谓是现存 子弟书抄本目录中收录数量最多的一种书目。此书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将几百种子弟书 按故事的出处或内容而分成不同的类型,如“喜庆子弟书目录”、“四书子弟书目录” 、“红楼梦子弟书目录”、“水浒传子弟书目录”、“醒世子弟书目录”等共六十七大 类。这些类型基本按出处分类,对于那些描写当代生活或无出处的新编曲目,则按所写 内容而分,如“喜庆子弟书目录”,主要是描写喜庆节日的子弟书,包括《喜起舞》、 《八仙庆寿》等宴会上常演的曲目;“江湖人子弟书目录”主要是那些描写江湖艺人的子弟书,包括《评昆论》、《女斛斗》等篇目;“醒世子弟书目录”则包括那些感叹现实遭际的子弟书,如《侍卫叹》、《官衔叹》等篇目。这是现存子弟书目录中分类最完整的目录。体现了文人对曲艺分类的自我标准。同时,对后人研究子弟书与其来源,有着很好的参考作用。
    3.《子弟书目录》
    与上一本同在一书。现藏天津图书馆。共收录子弟书211种。在最后标明“以上已选九 十五目”则是从211种再选出95种作为“经典教材”来展示于众。联系另一种书《子弟 书约选日记》可知,这一总目及选目的目的是为了“教生”,即教授盲生演习鼓曲之用 。
    4.《子弟书约选日记》
    现藏天津图书馆。作者萧文澄。共收录子弟书128种。此目录编排在所有现存子弟书目 录中最具特色。因为整个篇目是以日记体的形式进行的,时间从“六月二十八日”起至 “十月二十日”。每页上头用墨笔注明日期,然后用朱笔点明“钞”否,以此来说明此 篇目选录或不录的原因。作者萧文澄,具体情况不详。从时间上看,他大约用了近四个 月的时间来编此目录。尤其珍贵的是他在许多篇名之后标明了自己对此篇子弟书的看法 ,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从其文体上看,象古代的“评点类”文体。根据作者自批的内 容可知,此书写作的年代大约是民国初年(因文中有“可登报”“已选登星期报”等字 样。)下试摘录一页
    武陵源词句古雅可爱,可选登报端以广流传。惟嫌少有讹字,须加以删正。
    桃李源桃李芳园千古雅集,作者东序语,文意既清高,而衬笔亦无俗气,似宜采登 诸报,以供众览也。
    赤壁赋通篇皆用成语,意颇佳。
    林和靖纯然一篇清谈文字。
    渔樵问答文字清远,可钞存,惟需略为润色。
    此目录不仅保存了一些罕见篇目,而且说明了篇目的文学价值及社会意义。由此看来 ,萧文澄应该是史上惟一的一位子弟书篇目评点家。
    第三,刻本目录
    1.《中国俗曲总目稿》,
    民国间刘复、李复瑞编,其中子弟书部分共著录约370种左右,此书按书名字数多寡排 列。题下注明了曲种流传地、版本及页数,然后著录每书的开首二行文字。
    2.《孱弟书目录》
    这是现存最为完整的子弟书目录。傅惜华编。共著录子弟书611篇,此书以他1946年在 《中法汉学研究所图书馆馆刊》发表的《子弟书目录》为基础,再增补而成。每条篇目 之后,注明回数、作者、版本及收藏情况,非常详实,是研究者重要的参考书目。
    3.《绥中吴氏双楷书屋所藏子弟书目录》
    该目录为吴晓铃所藏子弟书的总目,共计84种,吴氏为著名的小说曲艺藏书家,其所 藏目录有一些是珍本、孤本。
    二、子弟书版本研究
    子弟书版本分类可以从二方面着手。第一方面的分类,是传统型的分类方式,即抄本 与刻本之分。子弟书早期以抄本形式为多,著名的“百本张”抄本是其典范。这种情形 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抄本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原生态性,借此可以使我们更多地了解 它产生、繁荣之时的气息及流传情况。刻本也一直都有,但更大量的是出现于晚期的清 末民初,各种木刻、石印、铅印渐趋完备。刻本较之抄本当然印量大,字迹整齐清楚。 它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的前言后序,这些出版说明之中暗藏“玄机”,为我们提供一些 有关作者、作品的点滴资料。第二方面的分类似乎更有意义,即地域上的版本分类。子 弟书版本以北京为中心,向北扩至沈阳,向南至天津,这三地出版或流传的子弟书版本 最多,几乎占了现存子弟书总数的绝大部分,俨然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下面试具体分 析京、津、沈三地版本情况及特色。
    一、北京。子弟书出版及流传可谓是以京城为核心。清代北京不仅作为首都而拥有其 独特的文化地理优势,而且自清入关以来,八旗子弟就在这里生息,在这里浸染了汉族 文化与通俗曲艺。子弟书版本在北京最具特色的就是以“百本堂”为代表的一系列民间 坊抄本的出现。有张姓的“百本堂”、宝姓的“别野堂”、“聚”卷堂、“亿本刚”、 “亿卷堂”等。这些书坊在正规的出版史中都名不见经传,但它们都是清中叶以来北京 极负盛名的抄卖曲本的地方。可以说,流传下来的民间说唱有许多赖之而得以保存,可 谓是中国民间文艺的传播中心之一。“百本堂”主人姓张,住“西直门大街高井胡同路 北”,专门雇人抄写民间各种俗曲、戏曲,如二簧、梆子、子弟书、岔曲、马头调等, 数量极多。它所抄的子弟书颇为丰富,有近三百种,如《走岭子弟书》、《闻铃子弟书 》、《意中缘子弟书》、《晴雯撕扇子弟书》、《凤仪亭子弟书》等,非常丰富(“百 本堂”等几大坊间抄本是当时京城俗曲的主要发行地)。“亿卷堂”出有《玉簪记子弟 书》,别野堂出有《齐陈相骂》,“聚卷堂”出有《巧姻缘子弟书》、《白帝城子弟书 》、《百花亭》、《桃花岸》等,这些本子均为每半页分上下二行抄写,每竖行为二句 ,每单页共四行八句唱词。“百本堂”、“别野堂”等均有《子弟书目录》,录有每本 子弟书的售价,可看出它当时在京的流行情况。北京还有著名的车王府本子弟书,上世 纪初发现,数量很多,现已出版。有关“百本堂”等抄本情况,笔者将另撰文研究。
    二、沈阳。沈阳是子弟书版本的又一“重镇”。因满人发祥于东北,整个清朝又不断 有皇亲来往于东北与京城,甚至一些犯事的旗人也会被发送回“盛京”,于是乎沈阳成 为八旗子弟的当然聚集之处,子弟书亦少不了它的踪迹。子弟书版本在沈阳及附近区域 有很多刻本,如会文山房、东都石印局、盛京财盛堂(书坊)、盛京文盛堂、海城合顺书 坊、辽阳三文堂、海城聚有书坊、海成文林书房、盛京老会文堂、盛京程记书坊等。以 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地区成为子弟书的北部中心。从时间上看,这里的版本流传时间应该 同于或略晚于北京,很多子弟书的早期形态在这里都有呈现。会文山房是出版子弟书较 多的书坊,很有自己的风格。据学者考证,会文山房大约在嘉庆末年成立。会文山房的 主人为邸文裕,号艺辅。他还有其他的许多别称,如“未入流”、“二凌居士”等等。 会文山房刊刻的子弟书许多都有署名“二凌居士”的题跋,如《蝴蝶梦》跋:
    爱辛觉罗春树斋先生,都门优贡生,官至奉省年久,与余笔墨中最为知己,所著种种 书词,向蒙指示。公寿逾古稀,精神健壮,绝临先时敬呈楹联十四字云“公正谦明真学 问,喜笑怒骂尽文章。”夫子赏签,遂以此书稿相赠,梓付手民,以志不忘云尔。二凌 居士谨跋。
    这里明确指出,二凌居士是将子弟书刊印出版的带头人。可见,“二凌居士”应是会 文山房主人祗文裕。中国评剧院藏会文山房刻本《宁武关》有跋文云:“同乡处士未入 流,二凌居士谨跋,”又可见“未入流”者即“二凌居士”。古代书坊主人一人多名常 眩人耳目,使人误认为是许多个人,其实是书坊主的一个“花招”。邸文裕不仅为自己 书坊的刊刻题跋评点,而且还为沈阳多家书坊写跋。如光绪间诚文信房刊刻《宁武关》 后便有他的跋文:
    周将军原籍锦州,镇守宁武关,山西代州等处。总镇殉难于崇祯十七年。国朝定鼎, 顺治建元甲申奉天锦州城西门外街北建有专祠,内塑全着着像,宛然如生,其祭享忠烈 表扬大节,与关壮缪、岳忠武同一典辙,英风不朽,忠孝节义萃于一门,可谓大丈夫哉 。同乡处士未嚅流谨跋。
    邸文裕的文学素养较高,他作为书坊主绝非纯粹商人,而是沈阳当地的雅士名流之属 ,他喜爱子弟书,故而其他书坊刊刻子弟书时,经常也邀请他做序跋,以提高书的身价 。如文盛书房《露泪缘》子弟书及会文山房《黛玉悲秋》子弟书均有他的序。至于他本 人是否编写过子弟书,则有待进一步考证。会文山房在邸文裕的带动下,出版了大量子 弟书作品。其刻本形式为单页七行,每分上下两段,共十四句诗句。
    东北除沈阳会文山房,还有其他许多书坊刊刻子弟书。这些子弟书的封面许多都标名 “清音子弟书”,在子弟书前加入“清音”二字是东北一地刊刻子弟书的一大特色。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盛京程记书坊。程记书坊刻有《双美奇缘》等子弟书。引人注意的 是它的主人程伟元。程伟元因与高鄂共补《红楼梦》并刊刻出版而著名,他是苏州人, 约生于乾隆中叶,是盛京将军晋昌的挚友,曾多次随晋昌到沈阳,据考证一八一七年左 右在沈阳办了“程记书坊”,刻印许多曲本。程伟元早在乾隆年间就刊刻有百二十回本 《红楼梦》,刻坊叫萃文书屋。可见,在沈阳,由书坊主邸文裕、程伟元领头的子弟书 刻本已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非为纯粹商人之行。这些儒商带着对中国传统曲艺的喜爱 ,挟裹着出版的利益与个性的热情,投入到通俗艺术的领域。他们还经常召集当地文人 举办诗社文会。子弟书等曲艺在东北的流传这些书坊主是功不可没的。书商与文人集体 的互动,最早的范例当推南宋杭州书坊主陈起与江湖诗人。陈起利用自己的书坊为落魄 无名的江湖诗人们刊刻诗集。商人与文人的良好互动由此拉开序幕。这种关系在明清并 不罕见,但往往发展为相互利用与吹捧。明清时大量小说与戏曲的坊刻本便有这些因素 存在。而鸱文裕、程伟元的会文山房、程记书坊却并不完全商业化,更多的是一种商与 文间相互扶持、关怀的默默温情,书坊主的人生姿态在某种情形下与文人们是心有灵犀 的。
    三、天津。天津的子弟书版本历来发现的资料并不多,也很少受人重视。其实,在这 三地版本中,天津的版本是颇具个性风采的,颇有“东南势重”之感。天津的本子无论 挑抄本或刻本,经常会在封面上加“卫子弟书”字样,首先从名称显示出津门特色。如 北师大藏《千金全德》本上就标明上述字样。笔者试用所查到的珍贵资料来梳理卫子弟 书的一些情况。
    天津子弟书的版本显然较北京和东北晚。京津两地的曲艺活动向来频繁,过去艺人常 有“北京演唱天津走红”之说,有些曲种如京韵大鼓在天津的发展甚至比北京更甚。天 津人向来喜爱曲艺,拥有良好的曲艺风气。清晚期,子弟书从北京传到了天津,从此开 始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盛况。天津图书馆藏的大量子弟书版本证明了这一情况。
    天津的版本最具“盲者”之风。子弟书在沈阳多为文人之词,北京多为曲本之词,而 到了天津则发生了更大的变异,一变而为“盲生之词”,即教瞽者演唱的本子。前面我 们提到,子弟书多为子弟吟唱之作,而流至天津后则缺乏自娱环境,八旗子弟多集中于 京、沈,而天津则无子弟们的活动之场。另外,由于天津其他曲艺的繁荣,瞽人演唱亦 不少,于是出现了以子弟书作为“盲生之词”的特色。瞽者学习主要为挣钱糊口,因而 天津的版本尤其刻本是由一些团体慈善机构来付梓,刊行于世。如“天津艺剧研究社” 、“盲生词曲传习所”等。下面具体分析一下津门的版本风格及其价值。
    天津版本具有浓厚的通俗主义色彩。上述几种版本许多都是作为盲生演唱的“课本” 而出现的。《子弟书三种》中提到“天津艺剧研究社审定润色”,这种文本润色并非为 了提高文学审美价值,而是为盲生演唱方便。在有的版本中甚至告诉盲生如何发音,如 《徐母训子》第一句“老精神无半点尘埃轻裘短杖鬓萧萧,越显得气宇端严貌似苍松骨 似鹤”之后,在“鹤”字下面加注一行小字:“读作毫,叶遥迢辙”。又在“几只贪着 从水晶先生司马德操竭力虚心把艺学”一句的“学”字后加小字“读作啸字,阳秤声” ,纯为盲生演唱教习。而一般八旗子弟的演唱无需这样“手把手”式地教习。又林兆翰 在为《徐母训子》后序中所说“演唱诸君宜取通俗主义,务将开首数行全行删去”,充 分说明了这些子弟书版本选订的风格取向。《千金全德》后记中林兆翰也提到将原曲词 进行改动:
    按第四回“只疑小姐是小天仙”句去一“小”字。……又“佳人灯下瞧公子”句改为 “佳人偷眼瞧公子”,又“世间竟有这样的奇男”句改为“但只见英雄气度正在华年” 。又“生成的喜相”句添一“是”字改为“是生成的喜相……”又“绣花巾梨花袍衬着 攒花带”句改为“配着那绣花锦袍攒花带。”
    这里的改动有些是为了使上下文更流畅,有些则是为了演唱时曲调更顺。总之,一切 本着通俗主义的原则,为盲生而服务。因而使其具有极强的教习功能。天津版本从数量 与装饰、设计等各方面都无法与京、沈相比美,它没有五光十色的异彩,却是扎根于当 地习俗,密切与盲生相连,因而仍具有特殊的价值。特别是透过它可以审视津门曲坛之 一斑,确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作者简介】 崔蕴华(1974—),山西长治人,文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及戏曲曲艺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