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即身而道在——评张再林教授《中国古代身道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蒙培元 参加讨论

    什么是哲学?我们常常会遭遇这一质询却往往难以言诠。依照黑格尔的思考,哲学的特质在于,较之于其他具体的科学,它没有任何“现成的”或“假定的”前提;易言之,哲学实为“终极性”的反思之学,它拒绝一切思维的惰性而不会以“常识”之名接受任何未经思想检验的东西。这一特质决定了,在西方的语境里,一方面,“终极性”既以“本体”之名而成为哲学的目的,又以“上帝”之身而成为宗教的核心;另一方面,对“终极性”念兹在兹的渴求使哲学本质上成为一个探索的过程,一种寻求的精神。然而,我们没有必要象亚里士多德那样,仅仅将哲学的动力归结为“好奇”。事实上,人类的运思皆源于对自身生存处境的关怀,就此而言,真正的哲学并不是一小撮学者的专利产品,而是生命普遍的切身之思;思想的场域不是闭塞狭小的书斋,而是我们涉身其中的生活。如果说哲学是“爱智”之学,那么,此“智”的核心必然是之于生命的深挚关切;如果说哲学是“终极”之思,那么,此“思”无非显扬了一种冲破生命的有限性而与无限连结的渴盼。
    无疑,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哲学的终极性概名之曰“道”,那么,此“道”与我们具体的生命如何关联?它是否如同柏拉图的理念一般,虽高处彼岸却规约着此岸的生活世界?正是在这里,张再林教授以其《中国古代身道研究》一书而做出明确的回答,即中国哲学的特质在于“即身而道在”。以一种“身体即本体”的判断,张教授点出,与西人形而上之“理念”不同,古人所谓的“大道”实乃下学上达、显微一体的“身道”。
    显然,“身道”概念的提出是张教授多年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发明,也是其苦心于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而“自家体贴出来”的独创。十余年前,再林先生就思考着以一种全新的“身体”范式来解读中国古代哲学,这一探索的成果便是《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车过麻城再晤李贽》以及《身体、两性、家庭》(合著)三本著作的推出。而眼前新出的《中国古代身道研究》一书,则是这一运思之途的深化之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