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愤琉球》 唐淳风编著 东方出版社 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写道,“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在中国人的意识中,中国东部及南部海域诸岛屿与大陆自古以来就是同胞关系,它们像一串珍珠,洒落在东海之上,其中,尤属台湾诸岛及琉球群岛最为璀璨。同样是东海的明珠,二战后的台湾在中国同胞的悉心治理下如今走向了繁荣,与大陆的关系也日益紧密;而琉球自1609年萨摩藩主入侵开始,在长达400余年的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流落在外,琉球人民饱受欺凌和压迫,甚至连琉球发展的历史踪迹也因国际局势的变幻而迷离扑朔。 在经历了近代日军的文化清洗和种族屠杀,以及美军的狂轰滥炸之后,琉球本土人口锐减,很多珍贵的琉球史资料佚失。除《琉球国志略》外,如今几乎找不到一部完整的琉球史专著。前驻日外交官唐淳风耗时3年,搜集琉球史资料,打造出近代以来最为完整的琉球史专著——《悲愤琉球》。在这本书中,他对有据可查的琉球与大陆交流史进行了系统爬梳,将起始点推演到秦汉时期。他认为琉球国与大陆朝廷的频繁往来最晚在隋唐时期,至明清已缔结了稳固的宗属关系,并发展成中国大陆海上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由于长期的民族交流,琉球的语言、文字、民俗、制度都与中国大陆一脉相承;更重要的是,琉球的原住民是来自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的居民,琉球人民与中国各族人民血脉相连。作者不是专科出生的历史学家,因此他没有用先行的理论对这部史书进行架构,而是用质朴的语言,按照时间顺序纵横两千年,为琉球脱离日本找寻坚实的历史依据。 作为中国日本问题专家中的鹰派代表,唐淳风保持了一贯的犀利和直接。他没有从史源学的角度罗列、考辨传世史料,而是以接近小说的语调,用四个章节,对琉球的发展、覆灭、灾难、抗争进行了专题论述。画面清晰完整,流转顺畅有度,基调低沉而悲愤,披露的资料触目惊心:二战对琉球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物质文化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仅冲绳大战期间,被日军屠杀的琉球人口就达到36万(其中8万余人被日军逼迫“集体自杀”,剩下27万余人被日军直接杀害)。不仅如此,二战胜利后,驻岛美军给琉球人民带来的也不是福音,而是杀人、放火、抢劫、强奸等密集出现的暴行。书中记录了一笔长达22页纸的美军祸害琉球人民的血账,而这仅仅是1948年至1996年间公开处理的部分案件。不难理解,本书之所以取名“悲愤琉球”,是因为这是一部有关美日暴行的控诉之作。 美日两国给琉球带来的深重灾难,与琉球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格格不入,势必激起琉球人民的强烈反抗。作者在书中一再提到,尽管现在琉球人“洋装在身”,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西方文化的烙印,但是淳朴善良的琉球人民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我们是中国人,不是日本人。因而,无论美日两国的强权如何打压,琉球人民从没停止过反日、抗美的斗争。作者对琉球人民的抗争史着墨甚多,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琉球人民深厚的敬意和炽热的民族情义。 过去的400年,琉球人民经历了太多苦难,抗争是唯一的出路,因为出于军事战略目的的占领和管理,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不可能给琉球人民带来安定和繁荣。对日本而言,琉球北承日本九州岛,既是守卫东京的“国门”,又是向南扩张、驰援“台独”、染指东海和钓鱼群岛的必经之路;对美国而言,琉球东望美国的海空基地关岛,是“美军剑指东北亚、遏制西太平洋的永不沉没的超级航空母舰”,是西太平洋战略防线不可或缺的一环。琉球与大陆唇齿相依,祖国是唯一的避风港。琉球的未来无论是独立和自治,还是回归祖国的怀抱,在东海和南海时局日趋紧张的今天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本书不仅是梳理琉球与大陆关系史的寻根之作,更是提醒中华儿女维护民族团结、保护海洋安全的警示之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