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作者完全跳出传统研究范畴,认为数字时代编辑学革命将引发一场空前的社会文化的真正革命。 正如书中所说,数字读物使人类学习模式从迟滞型反馈模式进入到即时反馈模式,哪个国家能率先摆脱迟滞性反馈模式,进入即时反馈模式,哪个国家就会迅速增强公众智力资源。更进一步说,数字读物已经超越了技术层面,成为系统性社会机制。如果我们能在数字读物的发展上后来居上,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的各种竞争力,而且会在未来世界形成中国独有的数字文化优势。而这种从迟滞型反馈模式到即时反馈模式的改造先要从编辑学理论和技术的革命开始,这也是数字时代编辑学革命的真正意义所在。 只有从编辑学理论革命入手,才能解决目前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网络学院、支持数字出版,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才能解决企业只能做些简单的开发,简单地将传统读物数字化、电子化成所谓电子图书却遭遇市场冷淡的问题;才能解决企业只能生产各种软件供大家上网娱乐,却无法生产出高水平的大学数字课件的问题。 结论:国家统筹推进,社会精英率先实践,才是最佳路线——数字时代编辑学革命的未来。 随着数字读物的普及,未来编辑学革命的范围还将不断扩展。比如书中提到的数字读物文本格式。传统图书编辑理论面对的是文字,基本特征是:平面、静态、符号。计算机文字编辑软件的出现带来了文本格式,也就是不带任何字体字号特征的格式,这已经是对传统格式的改革了,但是还没有很大地冲击编辑理论。而数字读物不然,世界各国围绕多种媒体文本的编辑设计了层出不穷的文本格式,有的着重文字图片视频的混合加工,有的着重与网络互动结合的处理,有的着重网络大信息量存储传输的使用,有的甚至把目光集中在如何使使用者被永远被捆绑在这个格式上。再如编辑质量行业标准问题。人类读物的种类会伴随图书使用的介质,图书使用的功能以及图书使用的环境、图书使用的目的等各种因素分化出不同种类,每个种类的编辑质量标准当然是不同的,技术层面的问题当然不需要编辑学理论解决,但是读者阅读效果方面的质量行业标准永远是编辑学理论追逐的议题。 数字时代编辑学革命的未来,取决于国家、社会精英和市场力量的推动。只有政府相关部门正确理解数字读物的本质、作用、影响,做到统筹推进,才可以避免企业盲目开发造成社会浪费。社会精英率先实践,使社会逐步接受这一概念,市场经济再发挥作用。 《数字读物论》一书设计了一个庞大的、颇具野心的理论体系,几乎是在尝试建立一个全新的学科。从理论观点的细致阐述到社会实践的推理演绎,从技术化的讲解到数字化社会文化蓝图的描绘,这种务实而宏大的学术气魄令人感到钦佩。笔者学识有限,只能从编辑学的视角切入进行点评,而书中其他精彩章节,如数字读物的社会影响、数字化社会文化、数字读物的发展前景和局限等,留待读者细细品读。(余效诚:《数字读物论:论公众学习效率反馈模式的变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2月版)
(责任编辑:admin)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