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与环境》 曹军骥等 编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 曹军骥于2001年年初获得博士学位,为进一步开展PM2.5研究工作,我鼓励并支持他去香港理工大学空气实验室李顺诚教授处从事PM2.5相关的合作研究。他先后去了三次,前后达到两年多时间。在香港合作期间,他与李顺诚教授课题组合作,于2003年组织了一次全国14个城市的PM2.5同步观测,这也是国内第一次多城市PM2.5的季节性同步观测工作。2011年年底以来,PM2.5在全国范围内引起高度关注,我渐渐感到国内人们对PM2.5的基础认识不够,建议军骥组织编写一部PM2.5的专著。他于2013年6月开始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体攻关,加班加点,将课题组多年的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整理成册,半年内完成了该书的编写。该书的出版总结了近10年军骥从事PM2.5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也是军骥广泛吸引人才,注重实验室与外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团结大家迈向国际学术前沿并为国家需求服务的优秀成果。该成果对PM2.5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前沿进展都有阐述,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系统性。该书对PM2.5研究内容覆盖较全面,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有关PM2.5的知识体系,包括基本定义、研究简史、采样方法、理化分析、遥感观测、分布特征、来源组成、重污染成因、各种环境健康气候效应、管理对策、控制技术等,并对我国不同地区PM2.5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使读者对PM2.5能有较全面了解。 第二,理论性。该书结合多年的研究心得,力图从理论层面探讨各种空气污染现象。包括通过对全国14个城市PM2.5的观测、分析、研究,深入了解我国城市PM2.5的组成与来源;对PM2.5的环境影响不只停留在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上,而且通过能见度的理论分析,结合案例,从地形、气象、排放、物理与化学反应等多角度探讨重污染事件(通常表现为雾霾天气)的影响;同时对一些前沿的新粒子生成、物理化学反应机制等也有所述评等,以期从理论角度认识雾霾成因,为制定相应控制对策提供指导。 第三,实用性。该书另外一个特点是注重成果的实用性,结合多个案例来深入认识PM2.5对能见度、文物腐蚀、生态系统、酸雨形成以及健康与气候可能带来的影响,并且总结国内外空气污染与PM2.5管理控制经验,提出我国城市PM2.5科学管理的初步框架,梳理总结各类PM2.5污染控制技术,等等,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这些理论成果,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总之,我认为该书对PM2.5研究的重点内容多有涉及,对现阶段PM2.5研究与控制的关键内容进行了很好的归纳与总结,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是一部易读的专注于PM2.5的参考书。相信通过PM2.5研究的发展,该书内容将会不断更新和进步。我深信,该书将为国家治理PM2.5与雾霾污染尽一份微薄之力,为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