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一位柳青“书粉”的充实人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西安晚报 2014-05-17 记者张静 实习生徐 参加讨论

    
    张君祥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读书的乐趣 记者 尚洪涛 摄
    爱书人档案
    姓名:张君祥
    年龄:79岁
    职业:农民
    爱书格言:人不读书就像荒野的谷,只知道自己活着,其他什么都不知道了。
    在寻找西安爱书人的过程中,我们更愿意将目光对准草根阶层,读书不是他们生活的必须,却是他们的必需。严格说起来,张君祥不属于草根,作为《立马中条》的三位作者之一,他显然应该归属于“文人”“作家”的行列,但张君祥却向记者强调自己只是个农民,也只是个普通的农民爱书人。
    买了八本《创业史》
    自嘲是柳青的“脑残粉”
    张君祥是灞桥人,由于家境贫寒,只读了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张君祥告诉记者,他15岁就参加工作,当时在一家印刷工厂当学徒工。虽然是当学徒工,但也许是一种天生的兴趣使然,夏天活儿少,他和其他工友在不忙时就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有时一写就到半夜。那时生活艰难,掌柜的不让他们看书看得太晚,怕浪费煤油。张君祥想出了一个着,用大纸箱罩住煤油灯,然后再在纸箱上凿开一个方孔,就借着从方孔中露出的那点光来读书。这样的“凿壁借光”很快被工友模仿,有人学他如此这般看书,因为半夜太困睡着了,打翻了煤油灯引发了一场火灾,让人心惊不已。
    张君祥说他参加工作时是1951年,新中国当时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他们工厂正在加紧印刷《党在过渡时期的路线》和《新婚姻法》两本小册子,张君祥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又对知识充满了渴求,在读书中学习认字,把这两本小册子都翻得滚瓜烂熟。识字多了之后,他就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十七年文学”中的“三红一创、保林青山”他都很喜欢看,特别是柳青的《创业史》,他先后买了八本。他笑言:“用现代人的话说,我就是柳青的‘脑残粉’。”
    辞职回家当农民
    做起了作家梦
    因为读了《创业史》,贴近生活的表达让张君祥萌发了一个想法,也许自己也可以尝试着当作家。“虽然我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程度,不过我认为那不是问题。那个年代,写出《半夜鸡叫》的高玉宝不是还没上过学吗?何况大文豪高尔基也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程度,我想我也可以试试。”于是他从工厂辞职,重新当起农民,为的就是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能够让自己看书、学习。回家后,他在做农活之余开始了戏曲创作。农村生活带给他很多灵感,他创作的《拣棉籽》等戏曲剧目还获了奖,他也成了小有名气的剧作家。
    后来陕西省作协召开青年作家文学创作会,张君祥应邀参加,在这次会议上,他终于见到了柳青、杜鹏程等老一辈作家,他说自己的心情就跟现在的小年轻见到偶像一样冲动:“看他们的作品看了那么久,第一次见到真人,内心觉得特别荣耀。”
    重点阅读抗战书籍
    自费上中条山19次
    50岁后,张君祥开始重点阅读抗战题材书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灞桥文史馆看到了孙蔚如将军的长子孙存汉写的纪念他父亲的文章,开始对抗战那段历史充满了兴趣。这一读,就读了整整28年。”张君祥说对于“陕军”中条山抗战史,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他希望自己能揭露那段尘封的历史。于是28年间,他先后上中条山采访了19次,走遍关中大地,追寻“陕军”抗战血迹,寻访老兵及家属四百余人,撰写《孙蔚如率部抗日》《血战永济》《八百壮士蹈黄河》《血染沙口镇》等180余万字,写出四十集电视剧《立马中条》,与他人合著长篇纪实文学《立马中条》。
    有人称张君祥是民间学者,有人说他是杂家,但张君祥始终强调自己就是个爱书人:“因为爱读书,才做起了作家梦。”他说自己从小去灞桥赶集时,必须做的一件事儿就是买书,现在依然如此。“人不读书就像荒野里的谷,只知道自己活着,其他的都不知道了。所以学者不学者的,我就是个农民爱书人,我只希望读书让自己充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